關鍵時刻,勒龐撕掉歐盟假面:若聽歐盟的,法國早跟俄羅斯開戰了

導讀自從在法國大選中落敗以來,法國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反對馬克龍的領導。在馬克龍剛剛獲勝那會,人們往...

自從在法國大選中落敗以來,法國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瑪麗娜-勒龐一直在不遺余力地反對馬克龍的領導。在馬克龍剛剛獲勝那會,人們往往對勒龐的言論嗤之以鼻,可是到如今,人們才發現勒龐對歐洲局勢的精準把握,還是頗有見地的。

前段時間,勒龐指責馬克龍對法國現狀不負責任,聲稱法國的糟糕現狀并非源自俄烏沖突,而是由于法國政府短視的經濟政策。馬克龍面對危機無所作為,只能將鍋甩給俄烏沖突。而在俄烏沖突進入了戰況升級的新階段之后,她又盯上了歐盟。

近段時間以來,北約刻意歪曲普京的言論,炒作俄羅斯的核威脅,完全不掩飾自己毫無限制的核學說。而作為歐盟外長,博雷利甚至放話如果俄羅斯在烏克蘭使用核武器,俄羅斯軍隊將被北約所“殲滅”。

當地時間16日,勒龐公開反駁博雷利的言論,直言如果是歐盟操控法國的安全和外交,現在法國可能已經跟俄羅斯開戰了。

勒龐將博雷利當作反面教材,是為了印證她所主張的和平外交理念。在任何沖突中,最好的解決辦法一定是外交和談判。雖然勒龐一向跟歐盟不對付,但是在沖突面前,勒龐也要比博雷利的格局大太多了。

像勒龐這樣的右翼政客,一般都主張本國優先,習慣于高舉獨立自主的大旗,反對歐盟和北約就成了潛臺詞。勒龐的主張脫胎于17世紀和19世紀的歐洲外交遺產,摒棄主流的多邊主義理念,強化自身對 “主權法國”和“主權歐洲”的追求。

實際上,連馬克龍自己都知道北約已經腦死亡了,歐盟也是行將就木,因此他才會費勁搞出一個“歐證政治共同體”,變相讓法國成為歐洲領導者。但勒龐腦子里沒有“大歐洲”的概念,她認為法國只要能甩掉歐洲的其他拖油瓶國家,輕裝上陣就能維護法國自身的利益。

勒龐這番言論的另一層意思,就是警告法國對于俄烏沖突的過度參與,也會將國家帶入危險的境地。幾天前,法國軍方宣布將為2000名烏克蘭軍人提供作戰、后勤和裝備的一般性訓練,這些烏軍將被分配到法國部隊“幾個星期”,引發輿論的擔憂,如果法國越界幫助烏克蘭,就會被卷入俄烏沖突之中,下場凄慘。

在勒龐的眼中,法國不是中等強國,而是實打實的大國,因此才會有她大國協調的外交主張,但勒龐這種民族主義的立場能讓法國擺脫困境嗎?

其實很難,就像英國在叫囂了幾年之后,已經成功脫離了歐盟,準備奔向美國的懷抱。但光考慮收益不考慮代價的思路,導致越來越多問題的產生。能源危機、通脹高企,再加上金融震蕩和英鎊走弱,這一系列問題早就不是首相特拉斯一個人可以搞得定的了,英國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那么法國脫離了歐盟就能一飛沖天?怎么可能。

對于馬克龍來說,現在的情況更多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看得出馬克龍在俄烏沖突期間一直想扮演一個獨立自主的調停者,但由于自身實力問題,法國的獨立自主更像是缺乏參與度,而被孤立在一旁的失意者。

不上不下,就是法國最大的尷尬,想要在各方之間游走保持平衡,但各方又都不怎么聽他的意見,這才造成了法國如今混亂的局面。

如今,法國煉油工人罷工已經持續兩周了,更多領域的工人還在陸續加入罷工,同時各種組織主導抗議活動也沒中斷過,在凜冬之前,法國已經進入了多事之秋。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