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當地時間10月17日,美駐華大使伯恩斯在社交媒體發文,“在氣候問題上,美國承諾到2030年,碳排放量將會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50%至52%”,伯恩斯強調,“美國會信守承諾,美國歷史上最大的氣候投資法案投入3690億美元來抗擊氣候危機。”
這些年來,美方政府一直將氣候變化問題作為一個優先議題,并要求其他國家支持與配合美國議程,以此來重振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與重組美國的經濟結構,但事實上,美國是歷史上全球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其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高居全球第一,所以美方作出的承諾早已沒有任何信用。
此前伯恩斯曾就氣候問題喊話中國,稱抗擊氣候變化是中美兩國共同的責任,給出的理由是中國展全球排放量的27%,美國占11%,中國碳排放量比美國多了一倍,因此中方應該恢復與美國的氣候對話。
首先伯恩斯忽視了人均碳排放量,美國3.3億,人均碳排放總量全球第一,美國應該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且中方之所以暫停與美方氣候對話談判,就是因為美方堅持佩洛西竄臺,嚴重觸碰到中國底線,因此中方立刻出臺“三取消、五暫停”的反制措施,其中一條就是暫停中美氣候變化的談判。
所以說中美之間的合作,并不是美方想破壞就破壞,想合作就合作,中方拒絕同美國合作,自然是有底氣的,碳達峰碳中和的戰略目標將會持續貫徹,光伏發電和風能發電的實力將會持續加強,信守承諾這個詞向來都和美國沒關系,可以毫不夸張地說,美國的承諾我們最多只能當做是“耳旁風”,甚至連聽都是在浪費時間。
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之后,美國等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導致歐洲大面積出現能源短缺,已經導致開始燒煤燒木取暖,而煤炭的污染十分嚴重,美國更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些事情上,而不是對中國進行譴責。
就在上個月,美國國會參議院以69票對27票批準了一項氣候條約修正案,減少使用導致氣候變化的制冷劑——氫氟碳化物。本來這應該是一件和政治無關的事情,但是在美國全面遏制和打壓中國的大背景下自然也就和中國扯上了關系。
該修正案通過后,美國國會參議院又以96票對0票通過了在修正案里加入了由共和黨參議員丹·沙利文和麥克·李針對中國的一項要求,內容是要求國務院向聯合國提議,終止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參議院給出的理由是“中國以發展中國家的身份,可以有更多時間慢慢減少氫氟碳化物的使用”。
所以說聽其言觀其行,評價一個人或者是國家,不是要聽他們說了什么,而是要看做了什么事,有關氣候變化、減排問題,各國已經商量出了一個大致的解決方法以及各自需要達到的目標,所以這個時候美國應該做的是趕快行動起來,而不是在這里說空話。
當初克林頓政府簽署了《京都議定書》,結果共和黨小布什政府上臺后迅速撕毀了該協議,民主黨奧巴馬政府簽署了《巴黎氣候協議》,共和黨特朗普政府選擇退出該協議,現在拜登政府再次給出新的承諾,2024年如果共和黨卷土從來,拜登政府的承諾將全部“打水漂”,美國做的這些事情,事實上就是在“演戲”給其他國家看。
而且自從中方加入到“巴黎氣候協定”之后,我們不僅發布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白皮書,并且第一時間將多項減排計劃的時間節點做到具體量化,并且經過時間證明,中方的多個實際時間節點要比計劃提前很多,效果更好。
但是美國在二氧化碳減排量這一方面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沒有做到有效減少,反而在去年還出現6.2%的增長。光是這一點,就意味著美國已經偏離了2025年和2030年氣候目標的軌道,與中國相比可以說是高下立判,因此美國也是沒有資格對中國指手畫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