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援引島內媒體的報道稱,臺灣地區的“少子化”現象已經成了目前島內所面臨的一大危機。盡管島內衛生部門還特地為此成立“少子化對策辦公室”,但這一機構的實際功能以及所能發揮的作用卻備受島內民眾的議論。
從10月18日起,有島內媒體針對臺灣“少子化“問題進行網絡民調,截至10月19日早上已有約8500臺灣網民參與投票。網絡調查以“你會擔憂臺灣少子化問題嗎?”為題,根據最新的民調結果,36.6%的受訪者表示非常擔憂、有點擔憂為28.5%、不太擔憂為13.1%、完全不擔憂為11.6%、不知道/沒意見為10.2%。
值得注意的是,有33.1%的島內民眾表示,完全不會因為民進黨當局的補助而增加生育意愿,歸結原因,則有高達74.1%的民眾表示經濟因素是影響生育意愿的關鍵。
目前這一結果已經引發了島內民眾的熱議,島內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上留言抨擊蔡英文當局:“民生經濟問題是大眾最直接的煩惱,蔡政府只會搞選舉,這會成綠營政權垮臺的導火線”、“民眾最在乎的就是經濟”、“臺灣經濟這樣,誰敢生?”、“房價那么高,現在物價也高,還要時時擔心缺電,誰還敢生孩子來受苦?”、“民進黨號稱現在是經濟最好的時刻,我看是即將下臺的時刻吧!”
事實上,近年來臺灣“少子化”現象已經成了島內一大重要問題,馬英九曾在新春團拜致詞時指出,2021年臺灣島內生育率全球墊底,連續兩年出現人口負增長的現象,島內新生兒大減5萬4000多人,減幅達26%。由于“少子化”帶來了島內人口銳減,首先臺軍招兵成了大問題。以“少子化”趨勢計算,臺灣相關部門預估,至2039年時,臺灣省可征募的役男,將僅有5萬6000名。兵源嚴重不足,為了能夠“抓到人”,民進黨當局曾將兵役期是一降再降,而且還降低了招兵標準,在身材兵源身材方面放寬,允許更多的胖子或瘦子入伍參軍。
除此之外,“少子化”也讓臺灣近幾年來出現多所高校停招或停辦的現象。據統計,光是2022學年度就已有宜蘭蘭陽技術學院、嘉市大同技術學院、彰化中洲科大與臺南臺灣首府大學停招或停辦。臺灣實踐大學前校長陳振貴表示,20年前臺灣教育部門開始實施廣設大學政策,卻沒針對未來人口數據進行任何調查,導致高峰期全臺有160多所大專院校同時存在,但新生兒從當年30萬不斷下滑,如今僅剩16萬,幾乎腰斬。
為了鼓勵生育,民進黨當局曾在今年8月份推出多項育兒相關津貼,每多生一胎增加補助,同時新出生的嬰兒未來的就學費用還會降低。即使如此,島內民眾的生育率還是非常低。
原因很多,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經濟原因。尤其是疫情的不斷沖擊,臺灣地區的經濟是一落千丈,更令島內經濟雪上加霜的是,蔡當局還不斷挑釁大陸,推高臺海局勢,在此背景下,外部對臺灣的投資自然也將受到沖擊。
其次,臺大社會系教授薛承泰曾表示,經濟上的壓力并非主因,觀念與生活形態的變化才是重要原因。大家認為(生孩子)負擔大于希望,加上非主流婚姻等因素,出生率就掉到1成以下。
其三,馬英九曾說出了一個現實:有些民眾不愿生育是因為擔心兩岸發生戰爭。此前曾有島內媒體評估,陳水扁任內,出生人數連年下滑;馬英九任內成功逆轉,馬接棒的2008年出生人數19.9萬,到了他交棒的2016年增加到20.8萬人;而蔡英文上臺后,出生人數又跟陳水扁當局一樣連年下滑,到2021年,臺灣出生人口只有15.4萬人。相比較而言,馬英九讓出生人數增加5%,蔡英文卻是大減26%。所以臺海局勢以及兩岸關系也成了一大主因。
對此,臺大社工系教授馮燕也曾表達出此觀點,這是島內民眾普遍不愿生小孩的隱因,只不過在臺灣島內,沒人敢說出生率下降是因為兩岸安全。
按照目前的趨勢看,估計臺灣“少子化”現象還將持續下去,難怪馬英九在輔選時會就此問題猛烈抨擊蔡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