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確診人數的增多,越來越多的島內家長關心兒童長新冠問題。
據環球網10月19日報道,臺灣地區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截至目前,臺灣地區累計確診的本土病例約為726萬,在這些確診患者中,長新冠后遺癥問題引發島內不少人關注。
島內媒體報道稱,根據香港近期發表的調查研究顯示,約80%的確診兒童出現長新冠后遺癥。而臺灣目前確診總人數已達700多萬,按照其他國家和地區統計的比例來看,島內長新冠人數或已經接近百萬,該問題應該受到更多人的重視。
由于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希望,在成長路上生怕磕著碰著。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孩子就成了父母的重點保護對象。由于香港研究的長新冠問題涉及到兒童,島內很多父母和社會機構都感到擔憂。
研究表明,約80%的兒童感染新冠康復后出現長新冠癥狀,受影響時間在1-6個月不等。有半數人表現為記憶力變差、注意力難以集中,另外還存在疲勞、失眠、咳嗽、食欲不振等問題。因此,島內福利機構呼吁要重視這項問題,及時為相關兒童提供治療津貼,為學校制訂長新冠學童的教學指引。
值得注意的是,時間不同,長新冠可能存在的幾率也大不同。歐美地區對長新冠的研究集中在6個月、12個月以及18個月,跨度較長。而香港研究的是1-6個月內出現的癥狀,因此結果差異較大。一般來說,離康復后的時間越近,出現長新冠的人數越多。
如果根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布的臨床病例定義,“長新冠一般出現在新冠肺炎發病后的3個月內,或是急性感染后出現某些新的癥狀,或是原先感染時的癥狀一直存在,至少2個月。”這些癥狀反復發生,并且無法由其他診斷來解釋。 但是美國疾控中心的定義則指首次感染后在至少4周或更長時間出現新的、復發的持續健康問題,與世衛組織定義差異不小。
世界衛生組織根據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健康指標與評估研究所的模型數據顯示,歐洲約有1-2成感染者有長新冠后遺癥。美國疾控中心從2020年4月以來所做的調查則顯示,確診康復者發生長新冠癥狀比例是19%,其中女性罹患長新冠的概率比男性高22%,60歲以下的成年人比老年人更有可能報告自己出現長新冠癥狀。
在對生活造成的影響上,美國的研究顯示,長新冠患者中有八成多感到日常活動能力受影響,有25%影響較為嚴重,其中年紀越輕影響越大。
目前醫學界確定的是長新冠后遺癥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對于其病理機制所知極為有限,所以也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一般只能給予緩解癥狀的處方或治療。香港浸會大學推出了一個“長新冠”康復計劃,為65歲以上患有長新冠的老人提供中藥以及診療服務。至于長新冠癥狀持續時間與是否會自行緩解,現在還缺乏相關的臨床數據。
不過研究也表明,感染時癥狀越輕,罹患后遺癥的機率越小,同時打疫苗確實能降低患長新冠后遺癥的機率。目前從統計上比較能確定的是接種疫苗罹患長新冠比例較低,女性比男性較易有長新冠后遺癥,年輕的比年老的出現長新冠的機率更大。 至于它是否會自行緩解或痊愈,目前還沒有相關的臨床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