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通報:
占道攤販先動手 涉事執法人員未控制好情緒 現已停職
梧州零距離針對龍圩區“城管執法脫制服抱摔老人”沖突一事,發布最新情況通報。
7月5日上午9時許,龍圩區城管執法大隊3名執法人員,在執行日常巡邏工作過程中,發現10多名攤販在人行道上擺賣,一名攤主經多次勸導仍拒絕搬離,拒不配合執法,多次挑釁謾罵執法人員,在搶奪電子秤時,將執法人員制服扣子扯掉,用木板拍打執法車輛并擊打執法人員。執法人員與該攤主發生肢體沖突,該攤主被摔倒在地。目前該名執法隊員已停職檢查。
此前報道:
廣西梧州街頭城管執法脫制服抱摔老人 警方回應:正在調查處理
7月5日,廣西梧州。一段城管執法人員街頭抱摔老人的視頻在網絡上流傳,引發社會關注。
視頻顯示,一老人用木板砸城管車輛并砸向城管,城管脫下制服將老人抱摔在地,事發時有另外兩名穿制服者在拍攝,未制止。其中一名攝像的執法人員上前將該男子領上了停在路邊的車內,該男子上車時撿起了散落在路面的制服上衣,此外,該男子所上的車輛車門上印有“龍圩公務”字樣。
一現場商戶稱,老人系占道經營人員,打人者系城管。因城管將老人的秤收走,于是他用木板砸公務車輛及城管本人,“城管躲開了他還要砸”。
“目前案件還在調查處理中。”梧州市公安局龍城派出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站城管還是站小販? 評論區網友又吵翻了
該事件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城市管理人員作為執行執法的代表,他們的行為和言論直接關系到城市形象和市民權益。然而,當執法者將暴力作為回應時,是否合理?他們是否應該冷靜應對,尋求更合理的解決方式?也有部分網友表達: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如何平衡“占道經營和城市煙火”?是否應該關注弱勢群體的權益,確保他們能夠在城市中得到尊重和保護?
A:站城管:攤販先動手打人倚老賣老
B: 站攤販:即便小販老人有錯,就可暴力執法?
C:中立者:雙方都有錯 動手打架都沒理了
新聞多維度丨
設攤、外擺經營將成為各地政府穩就業、保民生的新常態
據中國城市報《多地解禁路邊攤!燃旺城市煙火氣》報道,一項由媒體發起的網絡投票顯示,對于開放路邊攤,有近六成網友投票“支持”,超兩成網友的表示“還行”,17%的網友選擇“不支持”。
今年以來,有多地出臺放開設攤、允許商業外擺的相關舉措,助力城市經濟復蘇。專家認為,放開設攤、允許商業外擺有望成為城市長期政策,城市精細化治理將面臨考驗。
北京師范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當我們討論城市路邊攤時實際是在討論什么?“一座城市的包容和溫度。” 路邊攤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并非無足輕重,它不是城市治理中需要拔除的毒瘤,而是城市里的一道民生風景。它體現了城市的人情味,反映了政策的寬容度,丈量著政府與市民之間的情感距離。
對于路邊攤的回歸,有城管系統人士表示了擔憂:“重新放開地攤經濟,將開啟城市攤販、商戶、居民和城市管理者的新一輪博弈,增加治理難度,提升治理成本。”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專家、揚州大學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毅認為,設攤、外擺經營將成為各地政府穩就業、保民生的新常態。對于設攤、外擺經營活動,各城市不能一刀切,不能一窩蜂地開放設攤經營。城市不能為了蹭熱點、趕時髦強行劃定設攤經營場所,一定要從城市實際需求出發,因地制宜、因城施策。要嚴格設定經營業主進入市場條件,低收入者優先;還要做好相關市場培育工作,建立健全相關管理方案。
內容綜合極目新聞、映像新聞、海報新聞、青蜂俠視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