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涂抹霜再爆安全問題
在寶媽圈,紅色蝸牛嬰初霜是一款應對濕疹較知名的產品。在小紅書等種社交平臺,紅色蝸牛嬰初霜因“不含激素且效果立竿見影”被不少寶媽推薦。不過,也有家長表示在使用紅色蝸牛的面霜后,寶寶的濕疹情況會消得很快,一旦停用反而復發加重。
不過據測評自媒體“老爸評測”最新檢測顯示,紅色蝸牛嬰初霜被檢測出含抗生素他克莫司。換句話說,紅色蝸牛嬰初霜雖沒有添加激素,但卻添加了另一種被禁止的成分抗生素,以實現嬰兒去濕疹的效果。
紅色蝸牛嬰初霜商品頁面顯示其成分包括水、油甘、石蠟等,但唯獨沒有披露他克莫司。據“老爸評測”方面提供的紅色蝸牛嬰初霜檢測報告,1g紅色蝸牛嬰初霜含他克莫司340ppm。
有律師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相關方面上述行為已涉嫌違法,而界面新聞還發現,在違規添加成分方面,“紅色蝸牛”背后公司已是慣犯。
仍有產品在售
7月4日,在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紅色蝸牛嬰初霜已在其官方旗艦店下架,但在部分其他母嬰用品店,紅色蝸牛嬰初霜仍上架銷售。
他克莫司被用于治療特應性皮炎,可抑制鈣調磷酸酶的活性及阻止多種細胞因子生成,從而抑制T淋巴細胞活化,發揮藥理作用。雖然他克莫司不是激素,但是一種大環內酯類抗生素,目前2歲以下的兒童患者應用他克莫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建立,因此不推薦此年齡組的病人應用。
人體長期接觸含抗生素的護膚品,易引起接觸性皮炎、抗生素過敏等癥狀,易產生耐藥性。藥物殘留還可能導致過敏反應等。此外,孕婦及哺乳期婦女使用他克莫司有致畸可能性。有藥師向界面新聞表示,該藥物對免疫系統有較大影響,即使2歲以上也不輕易使用。
而市場監管總局早已明確,化妝品非法添加禁限用物質,特別是非法添加抗生素,不僅危害消費者健康,而且會引起細菌耐藥,導致嚴重的社會問題,是嚴重的違法行為。
中國《化妝品安全技術規范》(2015年版)中明確規定,藜蘆堿及其鹽類、抗生素類藥物不得作為生產原料及組分添加到化妝品中。
紅色蝸牛嬰初霜由廣州恒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簡稱:廣州恒瀾生物)生產與銷售。其股東為吳顯斌與何間秋。界面新聞多次撥打廣州恒瀾生物在公開渠道留下的電話,截至發稿未有人接聽。
有律師向界面新聞表示,目前來看,紅色蝸牛嬰初霜生產企業廣州恒瀾生物及其實控人吳顯斌涉嫌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而根據相關法律規定:
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五萬元以上不滿二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十萬元以上不滿五十萬元的,處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五十萬元以上不滿二百萬元的,處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銷售金額二百萬元以上的,處十五年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或者沒收財產。
該律師補充,若廣州恒瀾生物生產的紅色蝸牛嬰初霜銷售面廣,且存在受害人數多、受害地域廣等情況。隨著公安立案調查取證,廣州恒瀾生物及其實控人吳顯斌還涉嫌生產、銷售不符合衛生標準的化妝品罪。根據相關法律規定:
自然人犯本罪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銷售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罰金。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上述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類似“添加”屢見不鮮
目前,嬰兒霜大都主要分為“妝字號”和“消字號”兩種。
“妝字號”的產品,是非特殊用途化妝品經藥品監管部門備案后獲得的許可證標號。日常護膚中使用的保濕類爽膚水、乳液、面霜、精華液,以及粉底、口紅、眼影等產品都屬于“妝字號”產品。“妝字號”化妝品的主要作用是清潔、保護、美化、修飾等。
“消字號”產品則是經衛生部門審核批準,具有衛生批號的外用衛生消毒用品,包含消毒劑、衛生用品等,例如濕紙巾、女性生理期衛生用品、衛生口罩、衛生手套等。
在此之前,由于許可證發放與管理僅由省級以下衛生行政部門負責,審批時間短、費用低等因素,含有激素、抗生素的“消字號”藥膏,特別是其中的嬰兒霜是被長期違法添加成分的重災區。
國家也早已明確規定“消”字號產品不允許添加激素、抗生素、抗過敏藥物等物質。《每日經濟新聞》曾報道,有相關從業人員表示,如果不加激素或者抗生素,就很難達到止癢的效果。如果達不到止癢的效果,產品就賣不出去。因此,不少無良商家為了利益依舊選擇鋌而走險。
不過,近年來,由于媒體曝光與政府加強監管,添加含激素、抗生素的“消字號”藥膏亂象已較之前大大減少。“妝字號”成為了這些原本含激素、抗生素藥“消字號”膏另起爐灶的轉型,特別是并不被法律法規層面認可的“藥妝”。
對此,國家藥品監管局在化妝品監督管理常見問題解答中也已明確:不但是我國,世界大多數的國家在法規層面均不存在“藥妝品”的概念。避免化妝品和藥品概念的混淆,是世界各國(地區)化妝品監管部門的普遍共識。
“妝字號”比“消字號”的許可證發放與管理也更為嚴格。《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也已強調,對造成人體傷害或者有證據證明可能危害人體健康的化妝品,監管部門可以采取責令暫停生產、經營的緊急控制措施,并發布安全警示信息。
此外 ,據國家標準《消費品使用說明化妝品通用標簽》(GB5296.3-2008),化妝品銷售包裝的可視面上應真實地標注化妝品全部成分的名稱。化妝品成分是指生產過程中有目的地添加到產品配方中,并在最終產品中起到一定作用的成分。為了保證化妝品原料質量而在原料中添加的微量穩定劑、防腐劑、抗氧劑等成分,雖然在產品配方中應當進行填報,但不屬于化妝品成分的范疇,可以不在產品標簽上進行標注。
涉事公司已是慣犯
實際上,這已經不是廣州恒瀾生物和其法定代表人吳顯斌初犯了,其曾屢次違法在其推出的產品中添加激素、抗生素這類被禁止添加的物質。
在2021年1月,廣州恒瀾生物生產的“戒之館嬰親霜”就陷入“大頭娃娃”事件。據澎湃新聞,多名家長反映,自家嬰兒在使用“戒之館”品牌嬰親霜后出現臉部腫大、多毛等“大頭娃娃”癥狀。此后,廣州恒瀾生物被廣東衛生監督所的暫停生產、銷售涉事產品。
此后在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期間,廣州恒瀾生物更換品牌后,又生產了4批次不合規的產品。
廣州恒瀾生物分別生產了3批次(批號分別為:20220104、HLFC1201 HLFC1502)“嬰貝萱嬰膚霜”和1批次(批號為:20211109)“嬰康益生元身體乳”。上述4批次產品經廣東省藥品檢驗所檢驗和廣東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檢驗,被檢出化妝品禁用物質“氯倍他索丙酸酯”、“區倍他索丙酸酯”和“賽庚啶”。
氯倍他索丙酸酯是一種超強效糖皮質激素。嬰兒長時間持續外用超強效糖皮質激素,可能會導致發育遲緩、多毛、臉腫大、水牛背等癥狀,還可能會使機體抵抗力下降,引發感染。區倍他索丙酸酯被長期用藥也可能引起皮質功能亢進癥,表現為多毛、痤瘡、滿月臉、骨質疏松等癥狀。此外,嬰兒及兒童也不宜使用區倍他索丙酸酯。賽庚在啶臨床上被用于治療過敏性疾病,但哺乳婦女、早產兒、新生兒也禁用。
2022年10月18日,廣東省藥監局公布了廣州恒瀾生物使用化妝品禁用原料,被吊銷許可證的處罰信息。廣東省藥監局對廣州恒瀾生作出10年內不給予其提出的化妝品備案和受理其提出的化妝品行政許可申請的頂格處罰。吳顯斌則被給予終身禁止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處罰。廣州恒瀾生物生產負責人莫增慶被也給予終身禁止從事化妝品生產經營活動的處罰。(界面新聞記者 | 李科文 、 界面新聞編輯 | 謝欣)
原標題:知名嬰兒霜“紅色蝸牛”被曝添加抗生素,涉事公司曾涉“大頭娃娃”事件
來源:界面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