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橙獎是國內“科研摘星人”的一頂桂冠,我國的青年科學家、學者,在自己的領域里深耕,獲得傲人的成果,就可能會成為青橙獎的獲得者,北大數學奇才韋東奕,就曾摘得這一獎項。
2022年達摩院青橙獎的獲獎者名單已經公布,15位學者在全國的名校中脫穎而出,他們憑借著出色的科研成果,成為了學生們可以追尋的學術明星。
國內的大學里,從不缺少能力突出的人才,這些人才既給學校帶來了榮譽,也為大學教育增光添彩,科研領域呈現百花齊放的場景,都是這些“小小星子”在默默努力,90后女科學家白蕊就是其中的一員。
90后女科學家火了,發6篇Science獲百萬大獎,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
在青橙獎的獲獎名單中,來自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白蕊表現很亮眼,她的研究方向是剪接體和RNA剪接的分子機理。一聽這個研究方向,很多同學頭都大了。
對于這樣的研究方向有多厲害,有人總結:白蕊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捕獲全部類型剪接體團隊的核心人員,她曾憑借自己的學習和研究發了6篇Science,還有3篇Cell,含金量滿滿的頂刊論文真令人佩服。青橙獎頒布獲得百萬大獎,這個90后女科學家火了。
大家最長看見她的樣子就是穿著白大褂在實驗室做研究,有人說認真的女孩最美,的確如此,對待自己喜歡的科研項目,白蕊可謂是廢寢忘食,當談論起有關的知識時,侃侃而談非常自信,真是有顏有才能力強。
白蕊的成功還要感謝一個人,那就是施一公院士,不少曾經想考清華大學的同學對施一公院士很熟悉,他是國內高等教育里的一股清流,如今是西湖大學的校長。
白蕊當初在清華讀博,而施一公就是她的導師,后來施一公辭去了清華副校長的職位,去西湖大學任教,白蕊也在畢業后跟隨恩師,繼續博士后的研究,也成為了施一公的得意門生。
成功非偶得,白蕊能在眾多清北學子中突出重圍,并非一日之功
白蕊的求學經歷其實并非一路坦途,她本科在武漢大學就讀,因為初高中就很喜歡學生物,所以大學選的也是相關的專業,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開始感到迷茫,不知道畢業后該如何選擇。
后來施一公院士到武大開講座,也是因為這場講座,白蕊對生物科學領域的了解更深刻了,她決定要考上清華,成為施一公的學生,跟隨老師繼續探索生物科學領域,解決更多未解的難題。
只是第一次申請去清華學習她就被拒了,雖然有中科院等名校還可以選擇,但她一心就想上清華,這種執著也她之后的學習增添了動力,最終如愿以償成了施院士的學生。
清華不是普通的學校,自己一個什么都不會的“小白學員”,在眾多師哥師姐的面前算得上最才疏學淺的,老師帶領的團隊注重實驗,學習節奏非常快,但白蕊沒氣餒,慢慢地成為了團隊的中流砥柱,最終能夠獨當一面。
這樣的鉆研精神,值得學生學習,有人說國內的教育讓大學生更注重就業,而忘了學術研究,據了解,預計到2025年,專碩的招生規模將擴大到總規模的三分之二左右,也就是說,未來專碩將成為考研的主流,雖說有的同學感覺專碩和學碩在導師的眼中并沒有區別培養,但還是學更注重科研。
希望高學歷人才的培養模式能多樣化一些,像白蕊這樣優秀的女科學家再多一些,而2022年的青橙獎,也讓人們看到了更多女科學家的身影,這是科研領域值得高興的事情。
在90后女科學家的身上,大學生可以得到哪些借鑒?
大學生沒有目標時多聽講座,多實踐。好的大學有很多有價值的講座,大學生們應該學會走出寢室,多去聽一些學者的觀點,也許不會像白蕊那樣聽一場講座就猶如醍醐灌頂,但聽得多了,目標就更明確。
多一些探索鉆研的精神是好事。大學生們最習慣的學習方式就是擺爛,尤其是普通大學,學生們的聽課狀態不佳,考完試就把專業課書籍束之高閣,對所學專業的領悟不夠深刻,所以大學過得渾渾噩噩。
筆者寄語:多和優秀的人同行,多和老師交流,也許能讓自己前進的腳步更加堅定。希望國家對白蕊這樣的優秀人才更加重視培養,讓這些人在各自的領域里發光發亮。
今日話題:你之前有了解過這位女科學家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