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主線任務”是學習,但倘若上學期間所有事都只是圍著書本轉,枯燥的程度可想而知。在生活方面,大家能否有好的體驗,會直接影響學習效率。
就比如吃飯這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卻會決定同學們的健康指數和心情。難怪有老師提醒家長,如果看到學生的壓力大,不妨多做他喜歡的東西吃。世界上其他角落的學生又是怎樣的體驗呢?
各國留學生曬午餐照,韓國那張算高規格?芬蘭的同學待遇不低
隨著網絡的發展,“外面的世界”更多地展現出來。各國學生之間開始在網上交流,有人發起了“曬學校午餐照”的話,真是讓人長見識啊。
先看看德國的“漢堡薯條”。相信很多同學在課堂上都聽說過,他們在近現代工業發展上,有著杰出的表現;而且“認真嚴謹”的思維在教學和工作中都有體現。想不到連午餐也顯得這么“硬核”。
韓國這位同學的午餐,性價比就有點低了。雖說理論上是“葷素搭配”,但是這肉丸和魚干也太少了吧。但是根據學生的反饋,其實這已經算是“高規格”,至少還有小點心。
有的學生甚至只是吃泡面,換成在國內上學,經常吃這個估計要被家長心疼了。但是在那邊卻是很尋常的。別看食堂不怎么豐盛,但價格并不低,這頓折合以后近三十元。
說起來還是芬蘭的學生更叫人羨慕,這位留學生表示他們學校的午餐是免費的。看起來既干凈又有營養,一種北歐的“高級感”。
能在這樣環境下上學,估計學生們的心情一定很好吧。筆者記得以前就有人分享過在那邊學習的經歷,沒有內卷、沒有高度的競爭壓力,家長們也不愛攀比,果真是不同的模式啊。
相比之下,馬來西亞的同學就有點無奈了,學校的午餐只是餅和醬汁。營養指數不理想,口味也比較獨特,想去那邊留學還真要深思熟慮。
但是好處就是那里的學生上學費用低,這份午餐合著也就幾元錢,如果能接受不同的習慣,學習成本屬實可以節省不少。
海外的學習生活,既有叫人羨慕之處,也有不為人知的困難
或許很多同學都曾有過這樣的經歷:身體坐在教室內,心思卻已經飛到“九霄云外”。上學時的我們常常向往遠方,甚至很期待體驗一下留學的生活。
看完留學生曬出的照片,可能更想“走出去”。不過事實上,海外的學習生活既有令人羨慕的地方,也有許多意想不到的難題。
在我們眼中,只看到留學生更高標準的生活質量,和活躍的課堂氣氛,似乎是很理想的狀態。但真正有國外留學經歷的人會明白其中有多少艱辛。
說到底,留學需要很強的經濟實力,“家底”一般的話,學生在外面也是要吃很多苦頭,才能過上“最普通”的生活。
勤工儉學的留學生不在少數,而且國外正規的大學是“寬進嚴出”的培養模式。能申請到留學資格,不代表熬過幾年就能順利拿到學位。
他們一面學習,一面要通過打零工來解決生活費的問題。相比國內大學生,普遍在下課之后就能回到寢室休息或者自由地參加活動,這些留學生必須趕著去店里做服務生。
當然,對于條件足夠好的同學,無論在國內上學還是出國留學,都會過得不錯。但我們普通家庭的學生,還是要謹慎考慮這條路線。
原來在國內上學也很幸福
在國內上學,可能因為學習壓力較大,競爭人數多,學生們比較辛苦。不過很現實地講,有些優點往往被我們忽略了。就比如學費方面。
海外的學校看似高端,其實學習成本卻沒有可比性。國內公辦學校數量多,普通專業學費就幾千元,這是受到扶持的。留學的宿舍費、餐食就是國內普通大學的好幾倍。
而這些差別其實在呈現著兩種不同的培養體系:到底是優先培養富裕家庭的子弟,還是讓普通家庭的學生都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從這個角度看,在國內上學也有幸福之處,努力學習依然是普通同學改變現狀的最佳途徑。雖然內卷明顯,但至少還有逆襲的可能。
【話題】你最想去哪里上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