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思維里,鐵飯碗這種高度穩定的工作,向來是普通畢業生就業的首選。事實上在當下的環境,企業的工資待遇已經沒有明顯優勢,又隨時可能出現減員。
大學生對編制類崗位趨之若鶩,這是很現實的選擇。國家公務員屬于“鐵飯碗”里的頂配級別,在職業認可度和待遇上,要優于不少單位。隨之而來的,自然也是內卷程度的提升。
“國考難,往屆生上岸更難”,大齡考生嘆口氣
筆者還記得自己的一位老師就曾告誡說:不管學什么專業,以后最好把考公務員作為目標,學習辛苦些,但是考上以后就不用再為工作發愁。
在她的眼里,考公是“一勞永逸”的差事。雖然這個比喻不是很恰當,卻道出了公務員崗位對比企業崗位的明顯優勢。但很多人在上學時還沒有意識到這種差距。
就跟筆者一樣,直到年齡稍大些,才明白老師講的很現實;再想重新備考,發現不僅現實生活的壓力不允許你像學生時期那樣專注,就連考試中也存在明顯劣勢。
這屆的國考已經開始報名,共計招錄3.71萬大學生。聽起來好像不少,對比千萬畢業生的數量,就會明白最終能進“體制內”的同學真可謂“拔尖”水平。
“國考難,往屆生上岸更難”,得知這次應屆生崗位比例之后,身為往屆生的“大齡考生”嘆口氣。原來,在這為數不多的招考名額里,有2.5萬是專門面向應屆生。
也就是說差不多六七成的國考崗位是對應屆生開放,比例再創新高。而錯過了這一身份,就只能在其余不做限制的崗位里,進一步“內卷”。
公務員考試向應屆生傾斜,已成為趨勢,原因很簡單
關注國考、省考、事業編制考試的朋友,可能會發現,向應屆生傾斜,已經成為一種趨勢。專門限定應屆生報考的崗位,占比越來越高。
對這種現象,大家的態度不同。很多人認為,是否當屆報考,不能完全代表一個人的能力和態度。他們希望給往屆生更多公平競爭的機會,減少這類限制。
不過,公考重視應屆生也是有原因的,其實道理很簡單。統計高校生就業率時,應屆生是重點研究的對象,已經統計過的往屆生,則默認大多數已具備落實工作的能力。
所以我們會看到,無論是公務員考試,還是大型國企集中招聘時,都會優先考慮應屆生。他們在改善就業方面擔負著更多的責任。
另外,應屆生因為還不存在工作經歷,職場思維還有待建立,所以被認為“更容易接納管理模式”。而閱歷更多的“大齡考生”,可能有更多“自己的想法”。
不得不說,很多往屆生因為上學時沒有提前規劃自己的事業,不清楚私企跟體制內的巨大差距。以至于錯過了最佳報考時間,想要上岸變得更難了。
普通家庭的考生,“信息差”也是上岸的阻力
公考的名額向應屆生傾斜,有其中的原因,作為考生只能去適應。所以往屆生更要重視報考技巧,尋找符合條件但競爭沒那么激烈的部門。
不過,大家有沒有發現另一個現象,應屆考生中往往有更多“高知家庭”的子弟,比如家長本身是教師、公務員。他們可能很早就了解公考,并為之做籌劃。
而普通家庭的大學生,很容易因為高估自己的能力,畢業之初只想創業或者進民企,爭取通過高收入來改變命運。結果發現本來學習成績足以考公上岸,卻錯過好時機。
要么就是把考試想得太難,或者認為沒有人脈肯定難以考上。說到底,過于自信和過于自卑,沒能提前規劃考公,都是“信息差”帶來的阻力。
也就是對公務員體系的工作模式、錄取標準沒有概念,對體制外的就業難度也缺少了解。所以,對于還沒有畢業的同學,建議早點自行了解這些問題,在網上關注更專業的老師和相關論壇。
【話題】你支持崗位名額限制應屆生和往屆生身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