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家有本難念的經......
江蘇一名男學生,蜷縮在媽媽的墳前哭泣,情緒崩潰渾身抽搐,有人給予鼓勵與支持,有人批評爸爸不管不顧,當看著這則視頻時,眼淚不自覺的掉落,生活,竟然會這么苦。
人們的悲歡并不相通,有人在父母的陪伴下健康成長,吃穿不愁備受寵溺,有人卻家破人亡,只能與老人相依為命,原本幸福美滿的生活,因某些意外而終止,讓人難以接受。
他在父母的陪伴下長大,可14年前媽媽離世,爸爸另組家庭,并育有一子,只能和奶奶相依為命。可奶奶年紀大了,沒有經濟來源沒有勞動能力,平日里都是他自己掙錢攢學費。
曾經為了生活多次輟學,思慮再三后選擇回到學校,畢竟生活還要繼續,沒有學歷外出工作,注定不會有優勢。年紀輕輕的他,便遭遇如此之事,他的內心又怎能堅強如鐵。
每次情緒崩潰,內心的愁苦積攢到一個點時,他都會背著奶奶,來到媽媽的墳前訴苦,不愿讓相依為命的奶奶,看到自己如此脆弱悲傷,而媽媽則是他訴說心聲的最佳選擇。
同齡人都在享受生活的美好,父母陪在身邊,吃好的穿好的,不愿讓孩子受委屈。可他呢?媽媽離開得早,當時爸爸還年輕,自然要另組家庭,有了新的妻子和孩子,自然管不到他。
別人家的孩子,受到欺負與委屈,可以找父母傾訴或幫忙,可他卻不能如此。學費與生活費,都要靠自己一點點去積攢,內心情緒有變化,也沒有人傾訴,只能到媽媽墳前痛哭。
按理說父親再娶,也不耽誤照顧他,最起碼助他讀書上學,給家里老人一些生活費,哪怕只給一點點,也能幫助到不少。可招這種情況看,別說給生活費了,可能一句話都不會說。
要么是爸爸太忙,重心沒有在老人和他這兒,要么就是爸爸太狠,對自己的親媽和親兒子不管不顧。人們總是會選擇相信前者,可問題是,這不過是自欺欺人的想法罷了。
男子漢大丈夫,心中有委屈有情緒,也不會輕易落下眼淚,可情到傷心處,內心的情緒無法控制,自然會選擇方式釋放,有人唱歌旅游運動,有人用眼淚發泄難過。
即使媽媽離世多年,她依舊是孩子避風的港灣,每次有心事難以訴說,便會讓媽媽陪伴著自己,若是媽媽還健在的話,他還會如此嗎?根本不會,他也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若是把這種遭遇放到其他人身上,可能會自拋自棄選擇躺平,可他并未如此。與奶奶相依為命多年,曾經是奶奶照顧自己,如今奶奶年事已高,輪到他照顧年邁的奶奶了。
平日里打工賺錢,靠瘦弱的肩膀,支撐了這無人問津的家庭,在命運面前他并未選擇低頭,而是埋頭苦干繼續奮斗,相信他也會憑個人實力,高考時取得高分,被心儀院校錄取。
同情他的遭遇,媽媽離世多年,與奶奶相依為命,被親生父親拋棄;佩服他的勇氣,靠瘦弱的肩膀支撐家庭,靠個人努力維持生計,盡管期間多次輟學,可他依舊還在為夢想而奮斗。
他沒有被現實打倒,而是選擇迎難而上,盡管他只有十幾歲,可經歷了太多太多,這都是他這個年齡段,不該承受的痛苦與壓力,可這又能如何,他仍然選擇微笑面對。
只希望他能繼續堅持,熬過這段艱苦的歲月,終將擁抱美好的未來,縱使生如螻蟻,可仍要立鴻鵠之志,為夢想為未來拼搏,這些都是黎明前的黑暗,經過這段風雨,終將遇見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