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萬沒想到,萬眾矚目的英國首相之位“爭奪戰”,竟然還沒開始,就結束了。
當地時間23日,英國前首相約翰遜突然宣布,盡管他完全滿足競選條件,但他最終決定放棄角逐保守黨黨首的提名。這也就意味著,在競選名單確定之前,約翰遜已經失去了重返唐寧街10號、重新成為英國首相的機會。
但不得不說,約翰遜不愧是在媒體界有著18年工作經歷的資深政客,這位曾經的牛津大學辯論社主席、倫敦市長和英國外交大臣,即便是宣布放棄競選,也能讓人從他的言辭中捕捉到關鍵信息。
重點有三。
第一,約翰遜強調,他已經得到了102名保守黨議員的支持,這也超過了競爭黨首所需的100名的門檻。
須知,整個保守黨目前也只有357名議員,約翰遜至少能在3個候選人資格中占據一席之地。有報道稱,唯一能和約翰遜“扳手腕”的前財政大臣蘇納克,也只得到了110名議員的支持,優勢并不明顯。
總而言之,約翰遜借機展示了自己的權勢,也證明了自己在保守黨內部的號召力和價值。鑒于在22日晚,約翰遜曾和蘇納克秘密會談了3個小時,雙方很可能達成了協議,而超百名議員的支持,也許就是約翰遜謀求政治利益的籌碼。
果然,在約翰遜發聲后,自稱準備好接替特拉斯成為英國首相的蘇納克,第一時間表態稱,“我真心希望他繼續為國內外的公共生活做出貢獻”。或許,這是在暗示約翰遜會在新政府擔任實權大臣。
第二,約翰遜承認,他未能說服蘇納克和另一位競爭對手——現任英國議會下議院領袖莫道特“為了國家利益”走到一起。
不難看出,約翰遜在極力凸顯自己的“高風亮節”,他將自己的退出形容為“團結英國和保守黨”。畢竟,保守黨是執政黨,而其內部的持續混亂正讓該黨的支持率不斷走低。
在約翰遜隨后公布的聲明中,他強調“當政府必須關注英國各地的家庭正面臨經濟壓力之時,搞大選將是一場災難性的分心”。
可實際上,這是因為最大在野黨工黨的支持率已經領先保守黨超21個百分點,所以現在的保守黨根本不敢答應“提前舉行大選”的提議。毋庸置疑,約翰遜還是在“找存在感”,因為3年前就是他領導保守黨在大選中獲勝的。
看來,約翰遜對自己的政治生涯仍有規劃,繼續營造“領袖”的形象有利于他東山再起。
第三,約翰遜透露,“我相信我可以提供很多東西,但我擔心這根本不是合適的時機”。
表面上看,約翰遜還在強調自己的退出是為了“團結英國和保守黨”,但根本原因就是約翰遜對能否擊敗蘇納克信心不足,以及并不認為自己上臺就能帶領英國走出困境。
誰也無法否認,現在的英國首相之職就是一個“燙手山芋”。
經濟方面,英國的通脹仍處于40多年以來的最高位,金融市場和消費者們的信心持續低迷,而英國央行的收緊政策并不穩定。最新數據顯示,英國9月季調后零售銷售環比下降1.4%,這是一個遠高于市場預期的降幅,表明英國如今的實體經濟已經相當脆弱了。
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印度超過英國成為了世界第五大經濟體,英國的經濟前景一片黯淡。
執政黨的分歧和政局的動蕩,讓越來越多的英國人對本國的民主制度感到失望,有英國網友戲稱:“我兒子的一生已經經歷了4位財政大臣、3位內政大臣、2位首相和2位君主。我兒子今年才4個月大。”
這樣一個爛攤子,直接導致英國首相的更替宛若“走馬燈”,誰想成為下一個被趕下臺的首相呢?在今年7月剛剛遭遇“逼宮”的約翰遜,明顯只想給自己找個臺階下,避免再度出丑。
別忘了,當初正是蘇納克帶頭辭職引爆“辭職潮”,才讓因“包庇下屬丑聞”而陷入執政危機的約翰遜徹底無法挽回局勢,不得不最終選擇辭職離場。
更有意思的是,盡管約翰遜自稱獲得了102位保守黨議員的支持,但根據英媒BBC的統計顯示,其實只有54名保守黨議員公開表示支持約翰遜,而蘇納克則得到了155名保守黨議員的支持。
也就是說,約翰遜是在給自己臉上“貼金”,他對與蘇納克進行最終對決一事恐怕心里并沒有底。
據報道,如果一切順利的話,蘇納克最快在24日當天就能取代特拉斯接任英國首相。屆時,英國將迎來歷史上第一位印度裔首相,蘇納克也許會成為印度人的驕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