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月份俄總統普京下令在烏克蘭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以來,當時所有人猜測認為,按照俄烏雙方的戰力對比,想來俄羅斯應該很快能結束戰斗,但讓人萬萬沒有想到的是,烏克蘭不僅成功抵擋住了俄軍的進攻,同時在西方國家的支持下,烏克蘭竟在8月份發起了大反攻。由于接連失利,再加上克里米亞大橋被炸,從本月10日開始,一連好幾天,俄軍對烏克蘭發起了大規模炮火襲擊。隨著俄烏雙方開始大規模動員,終于在赫爾松地區的大決戰正式打響。
據環球網報道,綜合多家俄媒消息稱,當地時間10月20日,俄國防部發言人科納申科夫中將表示,烏克蘭軍隊在過去一晝夜試圖在赫爾松地區突破俄羅斯軍隊的防御,但遭到重挫。科納申科夫表示,烏克蘭軍隊試圖突破俄羅斯軍隊在赫爾松州新卡米揚卡-切爾沃尼亞爾居民點方向的防御陣地,在前線狹窄地段動用了多達三個營,包括一個坦克營,但俄軍指揮部將坦克預備隊投入戰斗并在行動中設伏,“烏軍因此遭到重挫,各部紛紛逃竄”。
與此同時,烏克蘭國家通訊社20日表示,俄羅斯政府正在計劃將部隊從赫爾松地區撤軍,為了讓撤軍行為顯得合理,俄政府便開始散布一些消息。因為就在前一天,俄羅斯特別軍事行動總指揮蘇羅維金下令,要求當地政府組織當地民眾進行撤離。根據赫爾松親俄官員的話稱,19日當天,該地政府已經開始有組織地將赫爾松市居民轉移至第聶伯河左岸的臨時安置區,之后再被送往俄羅斯其他地區。
當然,烏克蘭之所以動用三個營的力量向赫爾松發起反攻,不排除是受此前哈爾科夫州勝利的影響,烏克蘭方面以為俄羅斯在組織當地民眾撤離后,將開始有計劃的撤軍行動,但讓烏克蘭沒想到的是,俄軍卻打了一個措手不及。而這一猜測可能性非常大,因為相比于哈爾科夫州,俄軍根本不可能會將赫爾松拱手相讓。從地圖上就可以看出,哈爾科夫州位于烏克蘭東部與俄本土接壤,俄軍撤退后可以將兵力集中進攻頓巴斯,而赫爾松位于烏克蘭南部,其背后就是烏克蘭出海通道,更重要的是,赫爾松的背后還維系著克里米亞的安全以及后勤補給。
自俄烏沖突爆發后,也正是由于俄軍迅速拿下赫爾松州大部等烏南部區域,才保證俄軍在頓巴斯地區集中兵力火力、攻城略地,不至于讓俄軍兵力過于分散,這一戰果也維護了俄軍克里米亞半島-烏南部-頓巴斯地區的后勤補給線。況且就在不久前,赫爾松通過“公投”加入俄羅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俄羅斯都不可能從赫爾松撤軍,而更大的可能是,俄軍將平民疏散后,準備放手一搏。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烏軍發起反攻當天,包括首都基輔在內的幾乎烏克蘭全境再次發出空襲警報。據烏媒報道稱,由于俄軍打擊造成的電力短缺,基輔市當天呼吁為可能到來的大停電做好準備。此外,針對美國增加武器生產,并希望向烏克蘭大規模供應武器,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20日再次警告稱,向烏克蘭提供武器的西方已接近與俄羅斯發生直接軍事沖突的危險界限。如果北約進一步跨越“紅線”,那么將會引發難以預料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