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他的課要早晨6點占座!國科大81歲老院士,才是大學生該追的星

導讀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管束,學生的業余時間更加自由。學生們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分享趣事,與學識淵博的老師談古論今。除了...

大學生活豐富多彩,沒有老師和家長的管束,學生的業余時間更加自由。學生們與來自五湖四海的同學分享趣事,與學識淵博的老師談古論今。

除了專業課程外,學生們還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選修課。對于一些比較火爆的選修課,學生們更是會上演“搶課”大戰,即使沒搶上,也會在教室旁聽。

上他的課要早晨6點占座!中科大81歲老院士,才是大學生該追的星

在高中時,家長和老師為了激勵學生們應對高考,會跟學生們說“考上大學就好了”,所以很多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就放松了對自己的管理。上專業課時可能還會因為點名而早早到教師,但對于一些無關緊要的選修課,逃課或代答也是學生們常用伎倆。

但是中國科學院大學雁西湖校區的一門《生物信息學》選修課,卻是大學生們必搶科目之一,而且為了占據前排,不少學生都提前兩個半小時,早晨6點就去占座

該科主講老師是81歲的陳潤生院士,據該校學生講,當初線上選課時,600個名額“秒空”,后來學校增補名額,擴容到900人,并將教學安排在能容納上千人的學生禮堂。而來聽課的學生,更是覆蓋“數理化天地生”各個學科。課后,學生們找陳院士要簽名,已經成為了該校的傳統。

陳院士是中國非編碼RNA研究領域最著名的科學家之一,更是我國第一個開設《生物信息學》課程的人,學識淵博,待人和藹。即使頭發花白,但在教學時依然擲地有聲、清晰有力。

之所以被學生擁戴,除了他是生物信息學第一人外,還因為陳院士簡單樸素的生活作風。即使有院士、博導、名師的各種光環,陳院士依然活得接地氣:喜歡做飯,坐公交車去講課,在中午人少的時候排隊做核酸。

沒有因為身份而自居,專注于自己的領域,才是讓學生們自發搶課、占座、學習的重要原因。而像陳院士這種默默地為科學做貢獻的學者,才是大學生們真正該追的星。

顏值是加分項,但不應該成為出圈兒的標準,學生應有正確的價值觀

在這個自媒體越來越發達的當下,被學生熟知和喜愛的老師不在少數,但縱觀網絡上的出圈的高校老師,大多是因為顏值。山東青島思政老師被學生建議摘下口罩,學生驚呼“長得太美了”,還有河南開封毛概老師,更是讓學校官方站出來為其正名:新聘任的,教學能力出眾。

不可否認,高顏值的老師在授課時,會更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人類在原始本能的驅動下,對美麗的人或物多看兩眼是人之常情。但單因為顏值而被大規模宣傳,并不利于引導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大學老師,更應該看重的還是學識、人品和教學能力,社會上不能以貌取人,學生們也不應該看臉去上課。老師長得好看,就都去追捧搶課,這對那些長相普通但默默耕耘的老師而言,是極大的不公平。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學生們也要認識到自己的身份,以學習為重,選課時,重點考量教師的學術實力和教學能力,以及自己對課程的喜好程度,千萬不要人云亦云。

大學生應多與優秀者在一起,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優秀

在大學里,學富五車者眾多,大學生們應該見賢思齊,與優秀者同行。你會成為什么樣的人,取決于你跟什么樣的人在一起。所以,大學生們要跟那些生活自律、勤奮好學、三觀端正的人多交流學習,時間久了,自然會潛移默化地受影響,使自己變得更優秀

但大學生們也要明白,只有實力對等,才能獲得平等的對話,要想讓優秀的人愿意與你做朋友,首先就要努力提升自己的“身價”,對大學有完整規劃,能積極參加校內各種競賽活動,保持積極可觀的心態,拓展自己的知識、能力和眼界。

筆者寄語:當前社會追求多元化,大學生們接觸的外界文化越來越廣泛。所以,大學生們更要有一顆清晰的頭腦,不在浮躁的社會中迷失。多去發現身邊優秀的人,取長補短,不斷提升自己的各項綜合技能,才能坦然面對畢業的壓力,找到一份心儀的工作。

話題:你對大學高顏值老師頻繁出圈一事怎么看?

記得點一點關注,我們下期再見啦~

(圖片均源于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