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群啟用英文交流,“機智”家長輕松應對,老師的努力差點白費

導讀家長和老師不碰面,就可以把事情溝通得清楚明白,這就是現代網絡技術的便利之處,家長平時忙于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和老師面談,如今學生被...

家長和老師不碰面,就可以把事情溝通得清楚明白,這就是現代網絡技術的便利之處,家長平時忙于自己的工作,沒有時間和老師面談,如今學生被“叫家長”的機會也越來越少。

班級群在家長和老師交流之間所起的作用被重視,正因為有了這個溝通的媒介,家長們也看到了不同家長的教育觀念,有時候還能相互之間交流一下怎么教育學生的,這樣的交流很有意義。

班級群里有志同道合的家長,就有讓大家感到反感的家長,有的人默默無聲,只在老師發布要求的時候回答收到,有的人卻要事事都插上一嘴,怒刷存在感,就怕老師看不到他。

班級群啟用英文交流,“機智”家長輕松應對,老師的努力差點白費

老師在規范班級群的過程中也要耗費一定的心力,傳達消息的時候,為了保證所有的家長都能對消息了解,會要求家長回復收到。

就是在一遍一遍的“收到”中,有些家長就失去了耐心,會覺得學校怎么這么多事,家長自己的工作忙得不可開交,還得兼顧學校老師又有什么新要求。

這不,一個老師決定在班級群啟用英文交流,美其名曰:為了給孩子提供良好的英語學習氛圍,家長共同進步。想必這不是一個正規學校老師的要求,家長內心也想:這是家長學英語,還是學生學英語呀。

于是“機智”家長輕松應對,第一個回復老師的家長發的消息是“Shou dao”,漢語拼音和英文字母異曲同工,接下來的家長也學會了,于是“Hao de”也出現了。

還有家長看到班級群消息的時候形成了一種慣性,那就是不管什么要求,先復制了前一位家長的消息再說,不過消息中有一位亂入者,回復的是“Ni shi da ha pi”。

沒有用漢字表達出來,也許是最后的尊重了,南方地區的家長都應該懂得這句話的含義,很快老師的回復也來了,提醒這位家長注意言辭。

沒想到家長反映還挺快,解釋自己說的是德語,這位家長的狡辯能力堪比班級群一霸“張星星爸爸”,經過家長們的一頓攪和,老師的努力差點白費。老師肯定自己也在事后反思了一下,提出全英文交流是不是有點太苛刻了。

畢竟班級群里的家長并非全是985畢業的高才生,那些喜歡用英語炫技的家長也著實讓其他家長有些反感,還有的班級群,家長是給屏蔽掉的,交給家里的老人關注班級群的動態,然后提醒學生及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

小學生班級群是家長在溝通,老師的要求可別亂了主次

不同的階段,班級群內的主體是不同的,小學階段,班級群里由老師帶領,家長來回復,學生被限制用手機,作業等問題,都得讓家長代為傳達。

很多同學放學以后就等著家長給自己發作業要求,其實這在三年級以前還可以理解,但是三年級以后,老師會提醒學生們,要按照黑板上的作業求仔細記錄,然后完成。

等到了初高中,班級群變成了學生當主體,關于學習的消息學生自己接收,不用再讓家長跟著操心,只有與收費相關等內容,家長才要幫忙,所以說老師在給班級群提要求的時候,還是得分清主次,就比如全英文交流這件事,家長又不是學生,怎么會默認呢?

老師在班級群內發布的內容,應該是和學生的學習相關的,如作業、課后手工以及活動要求等等,發布的時候文字應該清晰,以免因為表述不明,引起家長的討論。

在和家長對話的時候,雖然營造學習氛圍這件事初心是好的,但是要求學生這樣做可以,但是要求家長那就沒什么作用了,家長是能以身作則,但也有自己的工作,如果班級群里的交流都設置了門檻,那家長的任務量就太大了。

家長的信任度高,是老師和家長之間粘性強的表現,老師在這方面可以多向老教師請教,取長補短,看看別人管理班級的辦法,學會了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成長。

筆者寄語:班級群里保持一定的正能量是很關鍵的,老師一發消息沒人搭理,老師就很沒面子,如果家長過分地拍馬,也會因為其他家長的議論,所以老師和家長都得為對方著想,讓班級群建設得更好。

今日話題:你覺得班級群里還有哪些讓家長反感的事情?(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