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這是不可多得的優點,國外的同學很羨慕中國的學生,在自己的國家可以看到千百種風景,品嘗各種特色美食。
這種優點在高考之后要報考的同學面前就成了難題,因為每個學生上個大學都要糾結很久,是出省還是留在本地,畢竟要是報考了遠方的大學,上一次學,放一次假,不比出一次國容易。
路途遙遠,舟車勞頓,氣候差異,飲食不同,都可能成為一個學生放棄一所大學的原因,再加上家長的不舍,很多同學都放棄了在高考后跨省報考的機會,與此同時,失去的還有好大學的入學機會。
東北學生到云南上大學:4年時間學會了唱山歌,還對菌子逐漸上頭
讓一個學生出省讀書都需要莫大的勇氣,更被提從南到北如此遙遠的跨度,這位來自東北的同學,就選擇了到云南上大學,兩個地方的差異,讓筆者想起了高中地理上說的中國最北端和最南端的差距。
也許一開始,這位同學想的是,到云南上大學,好呀,省衣服,四季如春,羽絨服什么的完全用不到,氣候多適宜人們居住,更適合大學生學習。
但是到了云南,大學生活一開始,學生就遇到了一個棘手的問題:飲食差異。東北菜以濃油赤醬為主,而這位同學第一次吃學校食堂,感覺要哭了:辣,好辣。
一個東北學生吐槽在食堂吃一天,得去廁所竄八回,每當到了吃飯的時間,南方的同學收拾包包,準備去食堂了,東北學生站在教室原地就在想:這要是能吃一盤“鍋包右”該有多好。
飲食方面讓學生適應不了的是口味,還有千奇百怪的食材,云南盛產菌子,但只有本地人才知道什么樣的是能吃的,東北的學生到了云南,生怕吃菌子會出現“跳舞的小人”。
當然了,適應一段時間之后,學生也能漸漸地接受地域之間的差異,找到適合自己的吃食,并且還可能愛上當地的美食,比如這位同學后來對菌子情有獨鐘。
而且少數民族的同學都是多才多藝的,他們會唱山歌,會跳民族舞蹈,這讓東北的學生羨慕不已,跟著同學耳濡目染,還有學校里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熏陶,他也學會了很多技藝。
這個東北學生到云南上大學,總結了自己的感受就是:4年時間學會了唱山歌,還對菌子逐漸上頭。
地域的差異會擊退學生?不!能堅持下來的,是因為嘗到了甜頭
有些同學嘴巴很硬,說著自己上了大學,肯定還只愛家鄉的風物,但這學校上著上著,學生就成了“海王”,對學校當地的美食欲罷不能,很多國外的留學生,也是因為來到中國學習,愛上了這里的文化和美食,然后留在了我國。
其實這些上大學時需要面臨的地域差異,并不會讓學生堅定地選擇退學,適應一段時間之后,就會產生對學校的好感,感受到生活和學習的甜頭,比如在云南、廣西、廣東等地上大學的同學,一年四季有吃不完的水果。
生活上的富足也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動力,家長不擔心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學生慢慢適應之后,也會讓學業步入正軌。不過說到這里,筆者倒是想插個題外話,那就是被學生們吐槽的“美食荒漠”——杭州,很多同學直言自己畢了業就立馬卷鋪蓋走人,著實是讓杭州的食物給傷到了。
是否選擇跨省求學,就看學生重不重視學歷了
選擇去外省上大學,女生容易遭到家長的反對,如果說自己的分數能在離家近的地方報考一所大學,家長也不希望學生走得太遠。
這個時候就要看學生如何定奪了,因為每所大學在每個省份的招考名額不一樣,一些考了高分的同學,自己所在的城市屬于高考大省,所以上大學后發現自己的分數比其他同學高了甚至有100多分,這些許有點不公平,但這也是學生地選擇。
如果一個學生的分數在其他地方只能上個中規中矩的學校,但是在外省能上一個非常不錯的學校,那何不勇敢嘗試一下,被錄取了之后,雖然離家遠一些,但是學歷上的優勢在畢業的時候會十分明顯,大學的生活可以慢慢適應,錯過了好大學,那后悔也來不及了。
今日話題:你會選擇跨省上大學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