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上海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周臨港新片區分會場暨中國心臟節律創新與發展高峰論壇”舉行。位于生命藍灣的美敦力醫療科技產業基地項目正式啟動,項目聚焦心血管高端醫療本土化科技研發和生產,預計明年實現正式運營。
世界500強企業美敦力是臨港新片區入駐的首個跨國醫療科技企業,為助力上海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臨港新片區將堅持“長線抓本土培育、短線抓外部鏈主”的發展思路,通過制度創新和特殊綜合保稅優勢,重點招引一批IVD、高端制劑、優質創新藥等產業項目。截至目前,新片區已集聚生物醫藥企業和機構130多家,到2025年,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將力爭突破500億元。
美敦力全球高級副總裁兼美敦力大中華區總裁顧宇韶表示,上海是全國高端產業發展的集聚地,為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大引擎。美敦力期待與行業緊密鏈接,聚合本土創新力量,更精準地聚焦高端心血管醫療器械的研發突破,帶來更多貼近中國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求的創新解決方案。
主辦方供圖
活動現場,來自國內政、產、學、研、醫的各方高層代表和專家,就心臟疾病領域的創新發展,從政策賦能、醫工融合、智慧醫療等不同角度,展開了尖峰對話,共同為臨港新片區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群策群力。
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醫科院阜外醫院、中國醫師協會心律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學裝備協會心律失常技術分會主任委員張澍教授指出,隨著政策賦能、技術迭代、臨床積累以及治療理念革新,我國在心律失常治療領域已然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和眾多重要突破。下一階段,加速前沿的技術創新,推動高質量、高效率、高成果的診療技術轉化,必將為廣大心律失常患者帶來更好的醫療服務。
“本土化政策持續驅動醫療健康創新發展”圓桌對話環節中,與會嘉賓們從區域政策支持、醫改政策研究等維度展開了思想碰撞和深入交流。上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高科處副處長李向聰分享了近年來臨港多維度的本地政策加持,促進科技創新,協同產、學、研、醫高頻互動,以高活力產業生態推動高端醫療企業的本地化創新發展。對此上海市衛生和健康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春林分析稱,良好的政策與創新驅動相輔相成。2.0版的醫改重點應該是識別、應用真正帶來臨床價值同時具有成本效益的新技術和新材料,追求價值醫療推動醫院高質量發展。多元化的本土醫療設備應用到基層市場中,才是真正降低社會醫療體系負擔,減輕患者醫療成本,實現共同健康。
隨著中國數字化醫療生態布局日臻完善,服務內容與邊界的擴展延伸將更好地滿足患者需求升級,互聯網醫院的蓬勃發展便是典型代表。上海申康醫院發展中心醫聯工程與信息化部主任何萍表示,通過整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醫院的智慧化、數字化轉型,將在為患者帶去優質醫療資源的同時,讓專家資源專注于疑難雜癥救治,助力優質醫療服務提質增效。
新民晚報記者 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