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述評|社區治理 攜“童”參與

導讀“健身器材要親民,安裝位置需優化。”“休息長椅有隱患,扶手落漆太毛糙。”……這是最新一期虹口區廣中路街道《妙想先鋒報》的提醒,內容...

“健身器材要親民,安裝位置需優化。”“休息長椅有隱患,扶手落漆太毛糙。”……這是最新一期虹口區廣中路街道《妙想先鋒報》的提醒,內容都來自街道“妙想先鋒隊”兒童議事會成員的社區日常觀察。

對兒童友好,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善意和美好。不久前,上海印發了《上海市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構建系統完備的兒童友好政策制度、完善優質均衡的兒童友好服務體系等五方面20項具體建設任務,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天真的童心、爛漫的童趣、快樂的童年。

兒童友好,意味著要更多地從兒童的需求和視角出發,加大公共服務供給、優化公共資源配置,讓孩子們享受到公平、便利、安全的服務。廣中路街道發布過一張手繪版的“兒童資源地圖”,不僅方便大人查詢社區兒童活動設施地點,也鼓勵兒童積極參與社區活動踐行文明風尚。組織活動時,則采取兒童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小小調研員,社區大冒險”等,按照兒童議事會的決議,通過專業調研方法培訓,讓孩子們帶著調研問題,跟隨社工老師一起活動。

生活在大城市的孩子,由于城市交通、父母工作忙碌等問題,常常被“圈養”在社區。但社區過于擁擠的玩耍場所和車水馬龍的街道讓人常常產生“還不如在家”的念頭。因而,站在兒童的角度,就要在社區建設童心、健康、教育等兒童友好空間,讓孩子感受愛,建立愛,分享愛,獲得更美好的童年。近日,在寶山區楊行鎮紫辰苑開展了一場集講座、繪畫制作于一體的“童聲童議”兒童議事廳活動沙龍,引導孩子們發揮想象力,把心中所想通過畫筆表現出來,從不同的角度描繪出自己的理想議事廳。

無論是兒童友好城市還是兒童友好社區的建設,不僅要強調統籌優化設施功能布局,充分挖掘存量潛力和資源稟賦,也要關注兒童可能遇到的各種問題。由虹橋街道推出的全市首個《未成年人潛在風險識別清單》日前發布,涉及個人風險、家庭風險、學校風險、社會風險、網絡和法律風險6大類型、14個風險情況以及50余個參考識別項目,幫助未成年人保護工作者準確識別未成年人在成長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及時介入干預。

讓兒童參與社區治理,可以激發他們對城市的熱愛,形成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與社會反饋的良性循環。近日在金山舉辦的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海防體驗營活動,集結了十多位優秀青少年參加,活動不僅包括參觀抗戰遺址紀念園、紅色主題拓展,還有深入當地社區體驗各種農活等。

對兒童友好的城市、社區,不一定要有很豪華的“硬件”,但肯定需要不錯的“軟件”:在社區的規劃設計、項目決策中引入兒童影響評價,不斷豐富兒童建言渠道,建立兒童參與的長效機制。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將兒童友好空間打造成社區品牌和城市風景。

文/方翔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