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真相:曾經在中國天空中耀武揚威的日本零戰,實際是瘋狂產物

導讀據軍事專家PY研究指出,日本海自“加賀”直升機航母改造為正規航母的工程接近尾聲,而即將登上這艘日本新航母的F-35B則被日本輿論吹捧為“...

據軍事專家PY研究指出,日本海自“加賀”直升機航母改造為正規航母的工程接近尾聲,而即將登上這艘日本新航母的F-35B則被日本輿論吹捧為“新零戰”,而歷史上零戰登場就在中國,它確實曾經在中國天空中耀武揚威,因此日本輿論的這種吹捧是想恐嚇誰是不言而喻的。但關于歷史上的零式戰斗機其實有不少真相需要揭露。

在初代“加賀”號參加侵華戰爭的過程中,一共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艦載機換裝,而在其在役的整個時間段內共進行了四次大規模的艦載機換裝。初代“加賀”號在獲得主力艦載戰機“零戰”后不久就參與了偷襲珍珠港,但這種艦載機其實是一種瘋狂的產物。這種經過技戰術指標高度扭曲后的戰機,憑借其性能指標的單向透明優勢,曾經占盡了戰場優勢。

但零戰被美軍在1942年間獲得實機并立即摸透內情后,很快喪失了戰場優勢。這時日本在裝備改裝方面的劣勢馬上顯現出來,直到日軍戰敗投降,“零戰”經過了3年時間的改裝也一直沒有技術突破,盡管其中出現了幾型應急之作,但能夠重新建立當初戰術優勢的“零戰”改裝型再也沒有出現。

從設計方面來講,“零戰”改裝失敗的第一責任人并不是設計師崛越二郎,而是源田實。崛越二郎充其量只能算是第二責任人。正是在以源田實為代表的海軍軍方的“歇斯底里”狀態的壓力下,崛越二郎率領其設計團隊強行扭曲設計指標體系的架構,使得其動力系統不但沒有建立設計余量,而且提前透支了全部動力能力。這說明了這樣一個事實:同二戰其他軍事工業強國相比,日本在裝備改裝方面的真實實力卻是出人意料地弱勢。

特別是在裝備改裝的對抗性和對抗的持續性上,完全處于對手的壓制之下。這種裝備改裝之對抗性和持續性上的弱勢,一旦被對方發現,在強大的戰場壓力之下,日本海軍的裝備發展就會走上癲狂的道路。那么新“加賀”號及其同級艦裝備的F-35B會重復“零戰”的命運嗎?根據上述歷史回顧,我們可以說這個答案將是肯定的。日本當年要對付的美國工業實力遠比其強大,如今中國的工業實力也遠強于日本,日本只能再走“壓榨裝備潛力”的歪門邪道。文/PY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