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瓦爾代”國際辯論俱樂部的全體會議上,俄羅斯總統普京談到中俄關系時表示:俄羅斯視中國為親密的朋友,俄方尊重中國的文化和傳統,也視中國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積極樣板。
他特別強調,最近幾年來,中國和俄羅斯的開放、互信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中國是俄羅斯最大的貿易伙伴,雙方在軍事上也廣泛合作,推動聯合演習。在文化、人道主義互動、地區安全等方面,雙方也是通力合作。
在提及臺灣問題時,普京再次指出了美國在臺海局勢上破壞中美關系的錯誤行為,強調臺灣省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一個中國”原則是國際社會共識。
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在記者會上表示,中方高度贊揚普京對中俄關系的積極表態,中方愿同俄方繼續加強各方面治國理政經驗交流,始終堅持互為發展機遇、互為全球伙伴,為促進全球經濟和和平發展做出貢獻。
聯系當前中俄面臨的全球局勢,普京對中俄關系的高度評價,可以分為三個方面來理解:
第一、在外交關系上,中俄雙方互相保持高度的外交信任,始終推動平等對話、合作的外交格局,尊重雙方國家主權和國家原則。這是當前推動中俄雙方關系持續向好、深入發展的保障。
俄方始終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臺灣省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俄方從不過多干涉和對臺海問題指指點點,這代表了雙方在堅持外交關系的同時互相尊重各國主權和領土完整、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的基本信念。
而反觀西方,伴隨著美國經濟的全面衰落,以美國為主導的、以其自身利益為核心的西方盟友體系逐漸顯露出虛偽、分離的一面。美國在政治上不斷制造意識形態陷阱、在全球局勢上不斷引爆地區沖突,逼迫和籠絡盟友入局,為自身的全球利益服務。
在經濟上,自感空心化惡果的美國,一邊不斷通過政治手段壓迫發達盟友加強對美投資,一邊借助美聯儲操控全球金融市場收割各國金融體系。這種以等級劃分、靠國力壓迫的霸權外交是帝國主義的遺毒,也是危害國際合作開放格局的不安定因素。
第二、在經濟合作上,雙方在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基礎上,不斷深入開展貿易合作,推動相互投資營商。
近來來,中俄經濟合作呈現出經濟產業多維發展、貿易路線全面貫通、從進出口貿易到洲際物流合作的全方位合作格局,我國十多年來始終保持俄羅斯第一貿易伙伴國地位,2021年,中俄貿易總額已超過1400億美元。
年初俄烏沖突爆發后,在美國和歐洲試圖封鎖俄羅斯經濟、切斷俄歐貿易的時候,中俄貿易卻持續向好發展,貿易額從2月的60億美元,到5月的100億美元,再到9月的180億美元,雙方之間成果豐碩的貿易合作,在當前局勢對俄羅斯壓力重重的時刻,更能有效推動俄經濟恢復,同時促進中國對外貿易領域的合作。
最后是在兩國共同面臨的國際局勢上,普京并沒有在這一點上過多表述,因為中俄雙方都堅持中俄關系是在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原則基礎上。無論是兩國外交關系,還是在上合組織等國際組織框架內的對話關系,都不存在任何軍事聯盟關系。
但美國拜登政府,近一年時間以來,不斷在試圖將其歐洲的“反俄計劃”和亞太戰略牽引成一線,一邊忽悠歐洲政客同臺當局接觸,一邊又慫恿日本等亞太國家制裁俄羅斯、炒作南千島群島問題。
這是其整合盟友力量,妄圖形成全新冷戰格局的不斷嘗試,中俄雙方盡管在各自具體利益上無意形成聯盟,但也要在聯合國等國際舞臺上堅定捍衛國際秩序、反對任何形式的國際霸權主義。
總之,中俄從區域合作角度上不斷加強同亞洲友好國家之間的地緣合作, 擺脫西方霸權對全球經濟和政治格局長期以來的控制。
這就是新時代下的中俄關系發展,心有靈犀無須多言,不尚虛華卻肝膽相照,從沒有說要針對哪個國家,從不進行任何強勢宣言,卻可以在無形中震懾美西方霸權主義,形成一股維護世界和平發展、推動全球開放合作和時代變革的磅礴力量。
正如普京所說:“依托中俄關系堅實的基礎,中國和俄羅斯將滿懷信心地向未來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