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蘇納克“秘密會談”后,約翰遜宣布退出競選,首相之爭幾成定局

導讀幾個月前,英國前首相約翰遜由于丑聞事件下臺,隨后特拉斯擊敗了蘇納克,成功坐上首相之位。令人沒想到的是,短短一個多月,特拉斯就因為推...

幾個月前,英國前首相約翰遜由于丑聞事件下臺,隨后特拉斯擊敗了蘇納克,成功坐上首相之位。令人沒想到的是,短短一個多月,特拉斯就因為推動激進的減稅政策,在國內的一片質疑聲中被迫辭職,首相競選又一次展開。在特拉斯下臺后,約翰遜的心思又活絡了起來,火速飛回英國準備參選事宜,一副想要“二進宮”的樣子。不過近日,與蘇納克“秘密會談”后,約翰遜宣布退出競選。這樣看來,首相之爭幾成定局

據來自環球網的消息,此前宣布參選保守黨黨首選舉的約翰遜,近日以“時機不合適,希望團結政黨”為由,宣布退出競選。這也就意味著,另一位熱門競選者蘇納克幾乎鎖定了首相之位。在得知約翰遜退出的消息后,蘇納克發文闡述了自己參選首相的決心,并表示“盡管約翰遜決定不再競選首相,但真心希望他繼續為國內外的公共生活做出貢獻”。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幾天前,約翰遜與蘇納克進行了一次“秘密會談”,據英媒透露,兩人是在私下開啟“權力談判”,探討在保守黨能夠維持團結的前提下,由誰來擔任首相更合適。雖然在事后,約翰遜告訴支持者們,他并沒有與蘇納克達成協議,表示自己將繼續參選首相之爭,重返唐寧街10號,但如今約翰遜作出退出競選的決定,恐怕也代表著在此前的會談中,他是被說服的一方。

客觀而言,約翰遜的退出顯得十分突兀,因為在特拉斯宣布辭職后,他對于“二進宮”一事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不僅火速飛回英國,籌備參選事宜,甚至在決定退出的前幾天,他都還在努力拉票,爭取得到更多保守黨人士的支持。這樣看來,約翰遜退出競選,除了是想要維護所謂的“黨派團結”外,或許還有兩個的原因。

首先,繼續參加首相競選的最低條件,是得到100位保守黨議員的支持,雖然約翰遜聲稱自己已經邁過了門檻,得到了102位黨內議員的公開支持,但有英媒表示,事實上他此前僅獲得了59名保守黨議員的支持。而且,哪怕真如他所說,他與蘇納克的支持率也有著不小的差距,后者得到了140多名黨內議員的支持。所以,約翰遜退出競選的原因,恐怕是沒能獲得理想的支持率,或者沒有信心擊敗蘇納克。

其次,如今英國國內的局勢可以說是一團糟,疫情肆虐、能源價格高漲、通脹居高不下,約翰遜下臺前都未能解決疫情和通脹問題,現在又多了個能源問題,“二進宮”的執政難度不是一般的大,再加上他此前的丑聞事件,一旦他的政治生涯再度經歷滑鐵盧,將要面臨的國內抨擊形勢,恐怕會比特拉斯更加嚴重。所以,提前放棄參選,將難題交給其他人,對現在的他來說才是最有利的。

當然,約翰遜也有著自己的優勢,比如他與其他西方領導人的政治關系良好,在重大的政治事務上,也基本帶著英國與美國保持一致,他若上臺,更有利于西方內部的團結。但很明顯,現在英國所面對難題主要是錯綜復雜的經濟形勢,在這一點上,蘇納克更容易受到國內的信任,奪得首相之位,主要原因同樣也有兩個。

一來,蘇納克是英國前財政大臣,在處理經濟問題上屬于“專業對口”的政客,尤其此前特拉斯政府提出“迷你預算計劃”時,就遭到了他的極力反對,現在這一計劃果然弊大于利,受到了國內外的猛烈批評,這更加彰顯了蘇納克的能力和遠見,相比于聲名狼藉的約翰遜,如今蘇納克上臺明顯更符合英國的國情。

?

二來,英國陷入到當前的經濟困境中,主要因素就在于,不管是約翰遜還是特拉斯,所實行的都是“強硬外交”,不斷對外樹敵,跟著美國摻和各地區的地緣政治博弈,導致本國經濟形勢受到了政治斗爭的反噬,可以說若是英國的外交政策不作出改變,經濟形勢恐怕也難以迎來轉機。而蘇納克作為一個“務實派”,在外交事務上的政治態度相對溫和,更有可能帶領英國脫離當下的政治困局。

不過,蘇納克并非白人,而是一個印度裔,尤其印度還曾是英國的殖民地,在這種情況下,英國國內能否放下心中的芥蒂,讓一個印度裔登上首相的寶座,這或許也是一個問題。當然,以目前的英國國情來看,英國人應該也沒有更好的選擇了,若是將另一個“鷹派”參選人莫當特抬上領導人位置,迎來的恐怕會是下一個特拉斯。這樣看來,蘇納克當選首相幾成定局,至于他能否不負國內期望,就得看后續的表現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