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認訪華后,朔爾茨還表示:與普京的溝通,始終在友好氛圍中進行

導讀俄烏沖突爆發后,作為美國在歐洲的重要盟友,德國在白宮施壓下,對俄羅斯發起了多輪制裁,但由于能源需求高度依賴俄羅斯,自己也遭受了反噬...

俄烏沖突爆發后,作為美國在歐洲的重要盟友,德國在白宮施壓下,對俄羅斯發起了多輪制裁,但由于能源需求高度依賴俄羅斯,自己也遭受了反噬,可謂是“殺敵1000,自損800”;在對華貿易上,德國開始出現多種聲音后,總理朔爾茨明確表示,中國對德國非常重要,歐盟峰會上,沒有國家想與中國“脫鉤”。說起中俄時,朔爾茨最近除確認訪華外,還表示,“我與普京的溝通,始終是在友好氛圍中”。

據來自觀察者網的報道,最近,德國總理朔爾茨和俄總統普京進行了一場“談判”,結果由于談判的高度敏感性,而引起了西方媒體的過度解讀,朔爾茨不得不對外澄清。他表示,他與普京的溝通,“始終都是在友好的氛圍中”。

他還強調,普京總統從未在談判中表示,要將俄烏沖突進一步升級,朔爾茨駁斥西方媒體“以謠傳謠”,對他與普京的會談報道“太過隨意了”。那么朔爾茨到底和普京談了什么?

一方面,德俄兩國的確“相互體諒”。按道理講,德國凍結了“北溪-2”天然氣管道項目,且最終追隨美國對俄制裁,普京應該很生氣,但并沒有,因為普京知道,德國“不容易”,現在西方一片都是“倒俄”之聲,德國不可能“特立獨行”,對此莫斯科只能表示理解。

同樣的道理,朔爾茨也知道普京不想開啟戰端,也是被美國逼得沒辦法了,伸頭縮頭都是一刀,不如“絕地反擊”,所以兩國都能互相體諒,會晤“不出惡言”。

另一方面,德俄兩國的談判,也的確是“自說自話”,“你說你的,我說我的”。

比如說,按照柏林方面透露的內容,朔爾茨在長達90分鐘的對話中就多次敦促普京停火,要求俄方從烏克蘭全部撤軍,并強調這才是外交解決沖突的“基礎”,朔爾茨警告稱,俄羅斯的任何進一步吞并行為,“都會得到回應”,且所謂的俄羅斯新領土“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得到承認”。很顯然,朔爾茨說得很直接,也很尖銳。

普京沒有正面回應和反駁,他只是強調,俄烏沖突的責任在烏方,烏軍不斷炮擊頓巴斯地區,“造成大量平民死亡和基礎設施被破壞”,普京指責基輔政權“嚴重違反了人道主義法”。很顯然,朔爾茨和普京“各說各的”,雖然說得很直接,但都是“空對空”,也只有這樣,才能維持一個對話的“良好氛圍”。

但是,這些話也不是“沒營養的白開水”,說白了,各自都把信息傳遞過去了,彼此心知肚明就行了。當然,需要強調是,這兩個方面,還不是此次俄德談判的所有內容,就連朔爾茨都表示,“出于充分的理由”,他不會將與普京對話的所有內容都披露出來,由此可見,兩位領導人還是談了一些“高度敏感”的絕密內容。

而且,值得關注的是,朔爾茨是在確定訪華之后,對記者澄清他與普京的對話的,這說明兩個問題,其一,朔爾茨為什么要在訪華前夕和普京就俄烏局勢進行談判?其二,朔爾茨為什么要在訪華前夕,對記者表示,他與普京的對話“始終”在友好的氛圍下進行?這都是有玄機的,看來德國政府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弱,多少有點“大國政府”的樣子了,也知道“下大棋”了。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