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沖突最近出現新的動向,烏克蘭在“四地”公投入俄后,因為得到美國授權,開始“不計代價”對這四個地區發起打擊,特別是在鄰近克里米亞的赫爾松地區。連俄軍行動總指揮蘇羅維金也在近日的講話中表示,俄軍在赫爾松面臨嚴峻局勢,有可能不得不做出“艱難決定”。外界對此的解讀是,俄方或不得不撤出該地區。此外,俄方還對外表示基輔可能在戰場使用“臟彈”,對此,美英法反倒指責俄方“是在找借口”,但德國的反應卻恰恰相反,有些出人意料。
據來自環球網的報道,近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在與美英法土四國防長通話時,表示烏克蘭可能使用“臟彈”進行挑釁。之后,美英法對烏克蘭局勢發表聯合聲明,稱俄方發布這個信息是“虛假指控”,是“升級局勢的借口”。
對此,我們不妨來看看另外一件事。
本月初克里米亞大橋被襲時,烏總統府顧問在第一時間表示“這只是開始”,隨后俄方調查也顯示,這起恐怖襲擊事件由烏克蘭情報機構策劃實施。但是,此前多次對外表示“若有必要,將對克里米亞大橋發起打擊”的烏總統澤連斯基,事后卻對外稱“自己沒有下過這樣的命令”,完全不承認這起襲擊事件。
這也說明,烏方在北約支持下,不僅什么事都敢做,而且做了還有可能拒不承認。這一次,俄方之所以先向北約四國通氣,是因為情報顯示,基輔核研究所的領導人,已經被要求制造“臟炸彈”,而且這項工作已進入最后階段。所謂“臟彈”,又稱放射性炸彈,是一種大范圍擴散放射性物質的炸彈,如果將其投放戰場,俄烏沖突的性質將發生變化,而且后果嚴重。
俄方提前跟北約“打招呼”,顯然是想阻止這件事的發生,但沒想到的是,美英法“倒打一耙”,反稱俄方是為了升級對抗局勢找借口。這樣的表態,等于是向烏克蘭發出了支持信號。
值得關注的是,在俄方選擇“通氣”的四個北約國家中,最后只有美英法三國發出針對俄方的聲明,土耳其并沒有跟進,這也說明,安卡拉并不認同美英法的觀點。
實際上,在北約其他成員對俄發起制裁時,土耳其就沒有跟進,而且土總統埃爾多安最近還跟俄總統普京達成共識,準備在土耳其修建“對歐輸氣樞紐”,進一步加強合作。在烏克蘭問題上,土耳其一直在做斡旋工作,希望通過談判解決,而對北約刺激局勢升級的做法,土耳其并不認同。
除了土耳其之外,觀察發現,北約最主要的四個成員國——美英法德中,此次對俄發聲的只有美英法,而沒有德國。是俄方沒有跟德國溝通?當然不是。
就在前一天,德國總理朔爾茨剛剛與普京進行了90分鐘的通話,并對外表示“我與普京總統的對話,一直在友好的氛圍中進行”。不僅如此,朔爾茨還對外發表了一個與美英法態度完全相反的消息,稱“普京總統從未威脅德國,要對俄烏沖突升級”。
依此來看,北約盟友之間,在對烏克蘭局勢的態度上,已經開始出現不同意見。土耳其明確主張與俄羅斯合作,德國在沖突爆發近八個月后,也開始檢討自己的應對舉措,并有可能“修正”。法國雖然參與此次聲明,但此前并不熱衷于軍援烏克蘭,還多次被澤連斯基批評。唯有美國,希望沖突時間繼續延長,以此消耗俄羅斯國力,而英國,不過是美國的盲目追隨者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