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最近一周隨著英國首相特拉斯宣布辭職的消息,讓保守黨國內形勢急轉直下。沒有人料到這位上臺之前立志要“改變英國”的強硬派政客,最后會在執政一個多月后用這種方式倉皇下臺,保守黨的“用人問題”也被炒上了風口浪尖。目前黨內仍然在鬧分裂,一部分人支持印度裔的蘇納克,另一部分人則尋求吃“回頭草”寧可讓約翰遜二次上臺都不愿意便宜印度人,雙方吵得不可開交。
23日,在約翰遜和蘇納克短暫會談后出現了戲劇性的轉變,為了“維護黨內團結”前首相約翰遜選擇主動退出競選,爭取了150多票的蘇納克幾乎毫無疑問會成為英國新首相,其本人也向國民發出了宣言。但這種熱鬧場面的背后是保守黨經過一系列折騰,現在的支持率已經到了22%,低于對手30個百分點。好消息是距離英國法定大選的時間還有兩年左右,保守黨人仍然可以期待能發生奇跡將他們拉回來,但希望非常渺茫。
當天晚些時候,《衛報》披露新首相選舉結果還沒有出來,工黨已經要動手了,這次是要“掀臺子”。多方消息人士都警告政府,民調支持率目前大幅領先的反對黨工黨在拉攏國內的力量,以期提前舉行大選。他們的分工非常明確,影子內閣財政大臣雷切爾·里夫斯等人在和小企業進行會談,工黨領袖基爾·斯塔默則拉攏商界大亨,其他官員接接近民眾、金融人士和海外工商業階層。理論上來說這些程序都是大選組閣后才進行的,現在這個黨派已經肆無忌憚地開始了提前布局。
有分析認為,一旦工黨內挑起社會上的示威、抗議和罷工運動產生,民眾“強迫”保守黨下臺性質就不一樣了,這個黨派可能再后來的幾十年時間里都難以復興,現在一切都在醞釀之中。如果新上臺的蘇納克繼續走約翰遜、特拉斯的老路,推出一些政策讓國內民怨沸騰,或者破壞工商階層的利益的話,保守黨很難再有第四次選舉了。到時候工黨精心布局的“提前選舉”很容易就會被觸發,一切都會變得非常順理成章。
值得一提的還有,目前英國很多民眾已經在推特等平臺上發出“重新大選”的口號,不接受保守黨再次換人上臺,無論是誰都不行。和保守黨的慘淡景象形成強烈對比的是,工黨領袖斯塔默走到很多城市都受到歡迎,商界和企業爭著捧場參加他的演講,一場集會上的企業高管就達到500多人。對此有評論認為:“蘇納克想翻盤,恐怕要成為‘丘吉爾第二’的水平才能將他們的政黨從坭坑里帶出去,如果上臺繼續效仿約翰遜等人支持烏克蘭、不擇手段地支援和自我削弱,那就會毫無意義。不過比起他成為丘吉爾,大部分人更愿意相信他還是下一個特拉斯,上臺幾天后就黯然離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