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因為遭到西方制裁,對外貿易遭受了巨大影響,尤其是海上運輸,遠洋貨運船隊的航行安全已經不再有保證,隨時可能遭到以美國為首西方海軍的攔截甚至是扣押,而俄羅斯海軍對此卻無能為力。為了穩住自己的海上生命線,俄羅斯正試圖通過幾種方法解決困境,其一就是找到中國,把自己的貨物先通過船隊運到中國的港口。
(資料圖:深圳鹽田港)
從全球航運權威媒體《勞埃德船舶日報》日前發布的數據來看,今年第三季度,俄羅斯船只共進入中國港口391艘次,相比去年同期增長17%。而同一時間,進入歐盟國家港口的俄羅斯船只銳減到107艘次,與去年第三季度的1042艘次相比,斷崖式暴跌了90%。出現如此局面,與歐盟隨美國發動經濟制裁密切相關,致使俄羅斯不得不向東轉,將商品出口到亞洲國家。此外,俄羅斯很多公司還表現出對中國和土耳其成為貨物轉運樞紐的興趣,希望貨物能夠從俄羅斯船只裝到懸掛其他旗幟的船只上,并運往包括歐洲在內的目的地。也就是俄羅斯船隊先駛到中國港口,把大量俄羅斯商品和貨物交給中國船隊,中國船隊再把它們運往世界各地。
(俄羅斯海上鉆井平臺)
對于俄羅斯來說,如此大費周章地轉運貨物也是無奈之舉,比如說能源方面,中國企業此前就將俄羅斯天然氣液化處理后,再轉售給歐洲國家。歐盟將在今年底正式實施的第八輪制裁中就規定,如果油輪船東運輸的俄羅斯原油價格超過了西方規定的價格上限,那么他們的油輪將被禁止獲得歐盟提供的相關服務,比如說運輸保險,一旦在運輸途中出現“意外情況”造成了損失,只能由船東自己承擔,但是船東可以通過同意執行價格上限規定來避免這種命運。
該制裁條款的目的是逼迫俄羅斯屈服,從而遵守西方的價格上限,同時也是在敲打國際海運企業不要有違反西方規定的行為,迫使船東在與俄羅斯進行貿易和留在國際市場之間做出選擇。從此前西方制裁伊朗的情況來看,最終的結果很可能是許多國家礙于西方壓力,而停止與俄羅斯進行貿易往來。因此,留給俄羅斯的選項就不多了,而俄羅斯能源現在的主要買家之一中國,無疑是很好的選擇。
(俄羅斯陸上鉆井平臺)
俄羅斯目前正在組建油輪“影子艦隊”以轉運能源。其中船舶和船東國籍、港口以及海上運輸安全通道,主要來自仍然與俄羅斯做生意的國家,中國就是其中之一。日前,我國已經開通了從廣東省南沙港來往俄羅斯海參崴港口的國際貨物海運服務,俄羅斯商品可以從中國轉運到其他國家。
對于無法保障自身海上運輸安全,俄羅斯海軍現在陷入了窘況,既沒有航空母艦可以用,也缺少大型水面戰艦掌控制海權。俄海軍航母“獨苗”庫茲涅佐夫號從2018年開始維修已經過去了4年,到現在何時能夠再次服役還是遙遙無期。之前莫斯科號巡洋艦被擊沉,更使得俄羅斯連對黑海的控制力都急劇下降,反而是美軍現在可以大搖大擺地從黑海向烏克蘭運送武器彈藥,黑海艦隊只能眼巴巴地看著。所以俄羅斯沒能建立起一支適應現代戰爭的海軍,就是它的慘痛教訓之一。
(沉默中的莫斯科號)
這些近在眼前的教訓,也證明了一個事實,那就是一個國家必須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海軍,必須有能力保護自己的領海和海上生命線。俄羅斯現在面臨的困境,以及不得不找到中國幫忙的事實,恰恰證明解放軍海軍的路走對了。
隨著近十幾年的發展,解放軍的海洋戰略已由近海防御轉為近海防御與遠洋護衛相結合,并且大力發展水面作戰力量,各種作戰艦艇不斷“下餃子”,甚至一年下水的排水量相當于一個中等強國的海軍艦隊。包括航母遼寧艦、山東艦、福建艦,以及055萬噸大驅和052D中華神盾驅逐艦等,都是為了給艦隊或者海上運輸船隊提供防空、對海、反潛的立體保護網,都是為了確保對重要海域和海上生命線的制海權。
(海軍第41批和第42批護航編隊進行任務交接)
而人民海軍早已肩負起了保護我國海上運輸線的重任。眾所周知,自2008年開始,我國海軍艦艇編隊就前往萬里之外的亞丁灣海域為商船隊提供武裝護航。此后,維護我國海上生命線的遠海部署就進入常態化,目前已經先后有42批艦艇編隊執行了護航任務。在2011年利比亞撤僑行動中,徐州艦還開赴地中海,為撤僑船只提供保護,這也表明,一旦有需要,解放軍海軍隨時可以進入目前的熱點地區,不會再讓當年的銀河號事件再次發生。所以,只有擁有強大的海軍,才不會出現像俄羅斯這樣,一旦被西方全面制裁,連海上生命線都出現不穩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