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泰國媒體近日報道,該國學者甲威·集塔翁發表文章《美國的印太戰略“誤入歧途”》,大意是美國仍然停留在過去“非友即敵”的冷戰思維中,把中國視為最大的挑戰者,而且通過最近公布的《國家安全戰略》,拜登政府發誓不擇一切手段“取勝中國”。總之,美國對中國反復說的就是“我要贏、你要輸”,只要這個目標沒達成,對抗就不消停。
然而,不但中國絕不會屈服,亞洲人也都不信新冷戰必須選邊站這一套。和平與發展是亞洲人的共同愿景,新冷戰特別是遠在地球背面的美國萬里迢迢跑來發動的新冷戰,完全不得人心。美利堅帝國對世界的統治以某些方式使人想起英國對印度的統治,涉及其軍事禮儀、種族主義、對抗、勢利和階級結構。對于亞洲人來說,這種統治只能帶來厭惡。
至今亞洲仍然是美國軍事基地分布最多的大洲。位于基地中的美國的現代總督及其助理斗士們從來不必與“當地人”或美國平民混雜在一起。正如對19世紀年輕的英國人和法國人一樣,這些軍事城邦教給美國的年輕人傲慢和種族主義,把種族優越感的基本成分注入到他們的血液之中。基地的生活福利設施,包括不斷擴大的與迪斯尼樂園和俱樂部對應的軍事設施,是為現役男女軍人保留并單獨使用的。
還有耗費巨資打造的住房、體育設施、教堂和學校,無償或以固定的低價由被駐軍國提供。這些設施形成了或多或少秘密的全球網絡,其中許多部分也許曾經有過暫時的戰略用途,但天長日久成為了永久性的軍事基地。所有這些都是非正式地形成的,至少就大眾而言,是無意間形成的。如果提到帝國的話,那是依據美國士兵把阿富汗婦女從武裝恐怖分子那里解放出來。
五角大樓還宣揚這些基地美軍幫助菲律賓的一場自然災害的受害者,或保護波斯尼亞人、科索沃人或伊拉克庫爾德人(但不是盧旺達人、土耳其庫爾德人或巴勒斯坦人)抵抗“種族清洗”的行為。美國進入一個國家和建立一個基地不管最初原因如何,它留在那里是出于帝國的考慮即掌控地區和全球霸權,不讓對手進入,為美國的公司提供準入,保持作為一支軍事力量的“穩定性”或“可靠性”。文/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