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獲得委內瑞拉石油,美國痛下血本,外媒:美計劃撤回支持瓜伊多

導讀在美國總統拜登結束他的中東之行后不久,“歐佩克+”就宣布了將從11月開始,每日減產200萬桶石油的計劃。而這也引起了美國的極度不滿,在“...

在美國總統拜登結束他的中東之行后不久,“歐佩克+”就宣布了將從11月開始,每日減產200萬桶石油的計劃。而這也引起了美國的極度不滿,在“歐佩克+”宣布減產前,美國就曾多次呼吁其增產石油,但結果顯而易見,美國的施壓并未奏效。

而在“歐佩克+”宣布了這一決定后,美國更是軟硬兼施,并且劍指中東最大產油國之一的沙特,威脅稱若減產,將考慮從沙特撤軍。

但美國得到的卻是沙特更為強硬的回應,沙特王子明確表示,“不會接受任何威脅”。眼看要求沙特取消減產石油的計劃無望,美國便將目光轉向了另一個產油大國,也是自己昔日的仇敵——委內瑞拉。

據英媒《金融時報》報道,現在委內瑞拉反對派正在計劃解散“臨時政府”,并取消承認反對派瓜伊多“領導人”這一資格的合法性。報道中指出,這或許是在為接下來美國和委內瑞拉之間的石油合作騰出空間。

此前經過票選,委內瑞拉合法總統馬杜羅成功連任并就職,而在當時,反對派瓜伊多卻公開 表示不承認馬杜羅政府的合法性,并隨即宣布“自立總統”。而瓜伊多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甚至還公開夸贊瓜伊多“有勇氣”。

隨著時間的推移,國際社會上支持瓜伊多的聲音越來越小,而瓜伊多所在的反對派也陸續失去了對議會的控制權,馬杜羅政府的地位越來越穩固。

但即便如此,美國依舊多次公開表示支持瓜伊多“總統”的身份,并且在美國的支持和默許下,瓜伊多還曾頻繁做一些小動作,拉攏委內瑞拉各界人士反對馬杜羅政府,雖然未能達到目的,但由此也能看出美國對瓜伊多這一派是堅定支持的。

其實說白了,美國之所以支持,或者說扶持瓜伊多,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想要借他反對馬杜羅政府,掀起委內瑞拉的動蕩。而作為石油儲量龐大的委內瑞拉,確實也是在美國的制裁下,出現過石油產量大減的情況。

現在瓜伊多被曝出在“下臺”的邊緣徘徊,結合此前美國對他的支持,外界普遍認為是美國想要放棄對瓜伊多所在反對派的支持,以此來換取與委內瑞拉進行石油合作的籌碼。

對于現在的美國來說,距“歐佩克+”正式開始大幅減產石油只剩下一周左右的時間,而在歐佩克的減產影響下,全球石油價格將出現一定的波動,美國的通脹壓力恐怕在短時間內無法緩解了。

據《路透社》報道,近日,拜登宣布將再次釋放1500萬桶戰略石油,以抑制油價的攀升,但顯然,在歐佩克大幅減產面前,拜登宣布的這1500萬桶石油只不過是杯水車薪。

而為了獲得委內瑞拉的石油,美國也可謂是痛下血本。據西方媒體援引消息人士報道稱,美國計劃在不久后撤回對瓜伊多的支持。而英媒《路透社》指出,美國此舉就是在向委內瑞拉“求油”以緩解國內緊張局勢鋪路。

簡單來說就是,一方面,瓜伊多此前不過是美國用來牽制馬杜羅政府的棋子,而現在美國在中東碰壁后,現在舍棄這顆棋子或許能換來石油合作,對于美國來說自然是十分劃算的。

因此,結合來看,現在美國其實就是在向委內瑞拉做出妥協姿態,目的自然就是希望委內瑞拉增產石油。但無論是拜登宣布釋放戰略石油,還是此次對委內瑞拉釋放的“友好”信號,其實都是政治目的大于經濟目的。

若是成功和委內瑞拉達成合作,那對于拜登政府來說,中期選舉則又有了一項拿得出手的“政績”,同時還能為拜登的“失敗外交”找補,畢竟對于現在的拜登政府而言,重中之重或許就是在中期選舉中獲勝,避免成為“跛腳政府”。

可以看出,現在美國不得不為了自身的利益,把“部署”在他國的棋子一步步舍棄。但棋子的數量是有限的,若是長此以往,美國那張名為“霸權”的牌開始失效也只是時間問題。不過對于拜登政府來說,相較于長期發展,或許暫時穩住眼下的局勢才是最重要的。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