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教師的職責就是教書育人,然而,在如今這個社會,某些教師的做法的確讓人費解,甚至是侮辱了“教師”這個稱呼,近日,廣西玉林某學校一起家長給教師捐款70余萬的事件,引發大量討論,不僅要問一句:現在的家長和老師都怎么了?
作者 | 樹欲靜smile
圖片 | 網絡(侵刪)
來源 | 西安最潮
11月9日,廣西玉林的李女士反映稱,陸川縣實驗高中高三年級某班一家長在微信群組織捐款,用來向老師表達謝意。2022年5月,該中學高三某班家長在微信群提議每人捐款360元,感謝老師的辛苦付出。并不定期公布捐款名單和未捐款名單。
該班級有80位學生,共捐款2.84萬元。該班班主任在未向學校匯報的情況下代收捐款,準備發給各科任老師。同時發現,該校高三另24個班級均存在家長捐款行為,共有1908位家長捐款67.77萬元。
核查組認為此行為違反相關規定,屬于違規收費。經督促,陸川縣實驗中學已將25個班級合計收取的70.61萬元捐款全部退還給學生家長。廣西壯族自治區在全區教育系統對該問題進行了通報,并組織開展警示教育和全面排查工作。(中國政府網)
家長反映捐款的截圖(圖源:國務院“互聯網+督查”平臺)
這件事情在網上引起大量討論。
有網友表示:“傳道授業解惑不應該是教師的職責嗎?也不知道從什么時候扭曲成這樣!”
還有網友表示:“現在收受禮品都這么明目張膽了,還真是法不責眾!”
不得不說這樣的現象發生真的非常讓人感到悲哀,不管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有一定的責任。
從家長方面來說,想要讓老師對自己家的孩子上心一點,這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卻不能以這種號召家長捐款的形式來表現。更不能不定期公布捐款名單和未捐款名單,這本身就是一種歧視行為。
每個家庭的經濟情況都是不一樣的,這樣“公開處刑”的捐款行為,著實會讓很多家長被迫捐款,因為你不捐,不但會被公布,也會擔心教師會區別對待自己家的孩子。
資料圖
而且,筆者不明白的一點是,為什么有些家長就總喜歡搞事情呢?如果大家全都不捐款,不更彰顯了一種平等嗎?反倒比捐款更公平。
況且,高三老師辛苦也是他的職責所在,感謝老師的付出有很多種方式,這樣強迫別的家長捐款肯定是最不應該被提倡的。
再者,站在教師的角度,這樣公然收取家長捐款的行為,更是違背了師德。
一個教師,不僅是教書,更在于育人,一言一行都應遵教師守道德規范,而私底下收取捐款的行為不僅是不可取的,更是給整個教師隊伍抹黑。
這樣的事情出來之后,不禁讓人感覺到“教師”,這兩個字已經不再讓人覺得那么神圣了,已經變了味兒了。
深究原因,為什么是高三的家長號召捐款,其實還是高考這座“獨木橋”給的壓力。
為什么單單是給高三老師捐款?就足以說明問題。
資料圖
學生家長想讓自己家孩子在高三能沖刺更好的大學,擠過獨木橋,就想著給高三教師捐款,讓教師更用心對待孩子。
但高考其實并不是人生的唯一決定因素,我們家長有時候也不要太焦慮了,別給自己那么大的壓力,別給孩子那么大的壓力,這個社會不只有高考這一條出路。
家長只有放平心態,才能不這么做一些看似有用實則無用的事情出來。
而教師也應該更加嚴格要求自己,真正做到“德高為師,身正為范”,也提醒教育部門能清理掉一些教師隊伍中的“害群之馬”,重整教師之正氣。
我們的教育不應該只是一種形式,或許什么時候能真正做到素質教育,才能真正杜絕此類事件的發生,但這個愿景,不會知道還有多少年,才能到來!
各位網友,針對這件事情,你是怎么看待的?你有過被迫“捐款”的經歷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吧。
#頭條創作挑戰賽#
點擊查看往期精彩
>>>貨車司機下車上廁所被要求隔離七天?當地防疫辦這樣回應
>>>高跟鞋、緊身裙、身材火辣的“炒粉姐”真的不是為了博流量嗎?
>>>河北保定一男子為幼子買奶粉持刀闖卡,疫情帶來的悲劇何止這些
作者介紹
90后自由撰稿人,熱愛寫作,愿望是通過寫作實現經濟獨立。寫作以來,在全網創作過百十篇10萬+爆文,如果你也喜歡寫作,或者你有精彩的故事,歡迎和我交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