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之野:我不認為這是一件好事情,現在我們更多地要靠自己了

導讀【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授權,在秦安戰略頭條號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關注。連著寫疫情,說明那個...

【編者按】本文為作者授權,在秦安戰略頭條號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牧之野”,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關注。

連著寫疫情,說明那個時間點來了。

《今年將是三年來疫情防控最難的一個冬天》

但看著大家一片歡欣鼓舞,我卻笑不起來。

很多時候,大多數人只是迫切想要逃離一種狀況,就似乎移民就像登上天堂,但其實,苦難守恒、命運相通,逃避又能如何?

這個節點,我在一年半前就看到了,遺憾的是,沒有任何辦法,不論愿意與否,它就是來了。

彼時,記得大家還在駁斥,有些人認為我們可以“完全消滅新冠病毒”,不讓病毒進來,我的這篇文章后臺留言,大多是謾罵。

不過沒關系,時間會證明很多事情。

在我的疫情邏輯里,次序是有先后的。

第一層是:動態清零總原則不可動搖。

換句話說:我們尚不具備放開的條件,這一點昨天的文章寫過了,不贅言。

第二層層級略低:是我們朝著逐漸開放不斷探索。

上海是探索,香港是探索,今天的巨大政策轉變,也是一種探索。

第三層意思:政策是被動放開的。

如果按照疫情第一年到第二年中間的狀態,我們完全可以再堅持2-3年,讓整體條件更好,但是,病毒進化和全球流行不會給我們那么多時間。

這么大一個國家,多年治理形成的模式,層次的情況和水平,不是那么容易改變的,病毒的進化是指數級,我們的進化是倍數級,已經很不了不起了,但注定是兩個字:

悲壯。

如果沒有近期這么多劇烈的事情,以及經濟壓力的考量,我們不會去做較大調整。

與此同時,我們要知道,如果是被動的一種調整,它就必然是無奈核帶有實驗性質,也必定在遇到執行層面的進退維谷。

我們必須要動態清零,但是又不要那么緊,當然是良愿,可是病毒的傳播模式和性質決定了:不緊,管不住。

兩難。

這里松一點,那邊必然緊一點。

從今天,閾值已被突破,我們正式進入了兩維空間:

1.大城市的防疫,與小地方的防疫,會有不同。

2.感染的增多,從今天開始。

過去,是得的人少,用嚴格的限制讓病毒不肆意傳播,未來,是嘗試盡量控制病毒的傳播,但得了,也就得了。

沒有次密接,更多的居家隔離,沒有入境航班熔斷,核酸檢測范圍相對減少。

我們想一個邏輯:如果按照政策調整之前的那么嚴格的方式,都管不住病毒,有的地方封閉4-5周,靜默結束依然不斷有陽性出現,那么,更少的檢測,將如何有效發現疫情?

生活是方便了,換來的是什么呢?是一定程度下,我們的健康,就不會安全感那么強了。

這是必然,很多人歡呼的是前者,似乎也不需要考慮后面。

但終究還是都要面對的。

當然,我們目前還不需要面對最嚴重的事情:多次感染和后遺癥。

只是,只有病真到了所有人身上,在那些身體可能有潛在疾病,或者已經有基礎病的人身上,在較大范圍內產生什么影響,時間會給出答案。

個人覺得,國家已經做得足夠好了,足夠多了。

接下來,拼的是三樣東西:

  1. 各地的執行和理解
  2. 醫療資源豐富程度
  3. 個人的身體健康

各地情況差異性很大,所以很難統一,個人覺得,混亂的情況并不會由此終止,而可能更多。

二月份前,我們應該會遇到一個奧密克戎新變種或新病毒,那個決定了6-9月的防疫走向。

《第六波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就要來了》

家里有老人、孩子的,多多注意,該備的藥要備,能治的病早治,少去人多的地方,未來對于醫院和基層的壓力是更大的。況且,這個冬天,還有流感。

很多時候,真到自己遇到問題的時候,才知難易;很多時候,你想要的那個結果,未必真的是好的結果,可即便懷念過去,時光也不能倒退。

你以為的過去,或許只是另一個開始。

我不知道未來,我知道的是,現在我們更多要靠自己了。

還是祝福吧,希望大家都好好的。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