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當地時間11日俄羅斯第聶伯河右岸軍隊完全撤出了此前“預定放棄”的區域,并炸毀了第聶伯河上的大橋。此舉標志著俄羅斯放棄了占領8個月之久的赫爾松市,這座唯一一個由俄方完全控制的首府城市自此被烏方奪回。當天烏克蘭還公布了大量進入赫爾松地區的視頻,社交媒體上到處慶祝他們取得的巨大成果,這是繼兩個月前奪回紅利曼后取得的最大成就,也是俄烏沖突以來烏克蘭重新占領的“最具戰略意義”的城市。
消息稱,美媒在第一時間就跟進報道這件事,并宣稱放棄赫爾松是“俄羅斯自蘇聯解體以來最大的地緣政治失敗,這次慘敗的政治后果將非常嚴重”。一方面來說俄羅斯失去了一個談判的重要籌碼,他們現在沒有“完全占領”任何一個地區首府,各地都被宣布為“非法政權”;另一方面意味著俄羅斯的軍隊在烏克蘭戰場確實面臨嚴重的內部問題,如果不對軍隊進行重整的話,赫爾松和哈爾科夫撤退的悲劇還會在其他地方上演,除非俄方能快速結束軍事行動。
12日,就在俄軍剛撤退不到24小時后,俄羅斯聯邦委員會國際事務委員會成員采科夫對外宣稱俄羅斯與烏克蘭間的和談“一定會舉行”,至于何時舉行則取決于歐美國家。但他預測和談注定異常艱難,原因在于烏克蘭采取的立場導致雙方談判取得成果的可能性并不大;此前烏克蘭總統辦公室宣布,談判的前提條件包括俄羅斯歸還烏克蘭所有領土,恢復烏克蘭的領土完整、戰爭賠款、懲罰戰犯等,這些條件在俄方的眼里都沒有任何的可談性。
有分析認為,俄羅斯高層之前堅持的觀點一直是“用特別軍事行動達成目的或是和談的手段”結束沖突,現在很罕見地沒有提到前者,只提到了和談。當下雖然各方都在表面上推進俄烏和平問題,此前一直持有強硬觀點的美國也在近日表示他們認為以和談結束沖突是“可行”的,但所有國家都有一個共同點:從沒有提到如何彌補俄烏在談判意見上的巨大差異,雙方幾乎是沒有一條共識,談判條件接近于完全對立,這樣的和談如何能進行?
值得一提的還有,西方媒體嘲諷俄軍進行了“又一次恥辱性失敗”后求和,表明他們意識到了問題所在,這場戰爭根本不可能達成目的。仍有相當多數的人堅信普京會在談判前進行“最后一搏”,底牌就是他們占據的大面積領土和今年招募的幾十萬名軍人,如果戰略運用得當的話能奪回烏克蘭戰場的主動權,至少能將烏克蘭軍隊和西方國家拖入“持久戰”的局面逼他們讓步,俄高層會有此考慮。但前提是俄方已經無力承擔任何一次像這樣的“大撤退行動”,因為在失去赫爾松后他們能打的底牌已經為數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