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為作者王建創授權,在秦安戰略頭條號獨家原創刊發,轉載自公眾號“樓蘭金甲”,有很多精彩內容,歡迎大家關注。
當地時間11月9日,俄羅斯國防部長紹伊古下令俄軍從第聶伯河右岸向左岸轉移,撤出駐赫爾松的俄軍。
俄羅斯對烏特別軍事行動區域聯合部隊總指揮蘇洛維金稱,烏克蘭武裝部隊會繼續炮擊卡霍夫卡大壩,這可能會引發洪水并造成大量傷亡。為了避免在第聶伯河右岸的軍隊陷入孤立,決定將其撤離。
與此同時,俄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稱:考慮到當前的現實,俄羅斯聯邦準備與烏克蘭進行談判。
據說,在烏克蘭南部赫爾松前線,烏軍集結了6萬兵力,俄烏兩軍持續用火箭、迫擊炮和火炮轟炸對方,戰斗異常慘烈。
當地時間9日晚到10日凌晨,烏軍從北、中、西北部多個方向突破第聶伯河右岸赫爾松地區的俄軍防線,莫斯科被迫下令俄軍從該地區開始撤軍。
對俄軍的這次撤退,坊間有很多分析,有的認為俄軍是支持不住真撤退了,有人認為這還是俄軍的誘敵深入之計,放烏軍進來后再包圍聚而殲之……
但這次是真的,因為俄軍已經開始炸橋、毀路、布地雷了。
自2月24日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后,赫爾松市是俄軍占領的唯一一個烏克蘭州首府,并由俄羅斯議會通過立法程序,由總統普京在9月宣布“永久”納入俄羅斯版圖的烏克蘭四個州之一。
赫爾松戰略地位重要,烏軍重新占據赫爾松,對烏克蘭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和軍事意義。
軍事上,占領該地一是意味著烏軍可以以第聶伯河為進攻支撐點,在河右岸建立起強大的進攻保障基地,二是意味著烏軍的炮兵陣地以及它包括海馬斯這樣的遠程火力打擊可以向前推。赫爾松毗鄰克里米亞,烏軍離俄羅斯占據8年的克里米亞又進了一步,可以得隴望蜀了。
政治上,一是可以進一步鼓舞烏克蘭民眾抗俄的信心,提高烏軍的士氣斗志,二是可以以此為理由向西方要求加大援助力度。
對俄羅斯來說,毫無疑問意味著俄軍繼哈爾科夫之后再次遭受一場重大失敗。
先是哈爾科夫丟失數千平方公里、頓涅茨克吃緊,后又丟失紅利曼,現在赫爾松又丟掉,俄軍稱得上是節節敗退。
特別是,赫爾松才并入俄羅斯不久就又丟掉,這讓加入俄羅斯的烏克蘭人懷疑自己是不是真的錯認了俄羅斯這位“大哥”。
俄軍這次做了較充足的準備,不像是哈爾科夫那樣全面潰敗,在撤退道路上布下許多地雷,炸毀了一些關鍵的道路和橋梁。
據報道,10月18日至11月7日,赫爾松州組織了第聶伯河右岸的平民向左岸轉移,目前已有11.5萬余人離開軍事行動區。
俄軍從赫爾松撤退,有可能成為俄烏戰場局勢的轉折點嗎?
答案是不大可能。
從攻守態勢上看,俄軍主動撤退的意味較濃。特別是該州事先有計劃地組織了平民的撤退。
面對烏軍炮擊水壩,在“毫無意義犧牲和拯救士兵生命之間”做出撤軍決定,無疑是正確的選擇。
撤軍后,該市還有許多俄軍人員,潛伏在不易暴露的城市工業區及周邊。此外,俄軍還在距離城市20公里處部署有陣地。
從能源供應上來看,俄羅斯已經摧毀了烏克蘭的大半電力,能源緊張將成為烏克蘭常態。為此,基輔已打算在緊急情況下將300萬居民遷走分散。
電力都沒有、能源又不充足的烏克蘭想打贏戰爭,可以說是天方夜譚。
從兵力補給上看,前期俄羅斯國內軍事動員不足,兵力捉襟見肘,現在來自后方的數萬俄軍入烏后,將解決其兵力短缺問題,大大加強其軍事反擊力量。
從外部援助上看,烏克蘭軍援受美國選舉影響很大。共和黨的特朗普對援烏持明顯反對態度。
目前美國中期選舉呈膠著狀態,共和黨已確定眾議院的主導權后,鐵定掣肘拜登政府的援助政策。
屆時,美國很有可能在對烏克蘭軍援問題上原地踏步,甚至往后退。
在拜登的軍援紅利耗盡后,烏軍將無米下鍋。
雖然俄軍從赫爾松撤退不致成為俄烏戰局的轉折點,但在烏俄軍當前確實面臨前所未有的困難。
除了烏克蘭使用西方軍援裝備給其造成的困擾以外,還有兩個主要問題:
一個是彈藥裝備。
10月8日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以后,剛剛上任的蘇洛維金大將大開殺戒,地面、空中、海上,火箭炮、巡航導彈、精確制導武器一起上,又炸電站又炸彈藥庫,讓烏克蘭真實體驗了一下“俄羅斯憤怒”。
說實話,俄羅斯對這些彈藥是很心疼的。
開展特別軍事行動以來,俄軍的庫存彈藥幾乎打光了,而后方生產的武器彈藥遠遠跟不上前方消耗的速度。
近來,俄軍在無人機等裝備方面的短板,使其面對北約支持的烏克蘭“海馬斯”等裝備面前優勢全無、無計可施。
但面對烏克蘭炸橋挑釁,又不能不回擊,打烏可以樹威,不打下次烏克蘭還會更加肆無忌憚、蹬鼻子上臉搞“恐怖襲擊”,你怎么辦?
所以說,維持一個大國的威信,必須有白花花的銀子,即堅實的經濟基礎。
一個是后勤補給。
特別軍事行動開展以來,后勤補給一直是俄軍的軟肋。
在從伊久姆等地撤離時,俄軍就將大量先進武器遺留在戰場上。究其原因,就是后勤供應、維修保障能力不足。
特別是從刻赤大橋被炸后,俄軍后勤一直存在很大問題。
雖然俄方稱該橋將于今年底前全部通車,但據分析,該橋完全修好可能要到明年9月。
所以,俄羅斯從赫爾松撤退在當前也實在是無奈之舉。
嚴冬已然悄悄來臨,烏克蘭乘勝追擊、繼續擴大戰果的可能性很小。
烏軍雖在赫爾松方向取得進展,但其補給也是一大問題,如無重型裝備支持,面對俄軍的強力反攻,能不能最后守住還是未知數。
但如烏軍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長處、利用俄軍的短處,俄烏戰場潛在的轉折點也許還有。
俄軍從赫爾松撤退之后,第聶伯河將兩軍分開后,一左一右,莫斯科和基輔將各自“舔舐傷口”,積蓄力量,以備再戰。
10月28日,俄羅斯國防部部長紹伊古向普京匯報,30萬人的局部動員任務已經完成,目前有21.8萬人接受訓練,8.2萬人已經結束培訓被部署到了特別軍事行動地區,其中有超過4.1萬人已經加入了前線部隊。
目前,俄羅斯后方數量不菲的軍工廠,正加大馬力、加班加點地作業生產武器彈藥。
一支強大的突擊兵團正在俄后方緊鑼密鼓地訓練中,而慣于大縱深作戰的俄軍正蓄勢待發,一旦在寒冬投入到戰場,無疑會給西方給世界帶來驚奇。
讓我們拭目以待俄烏戰場的下一個轉折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