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學后,學生們一改“乖乖仔”的形象,開始放飛自我,上課的時候玩手機都不用偷偷摸摸,扎進偌大的教室里,教室后排老師也不容易注意到。
老師上課的時候不再時刻提醒紀律問題,家長也不在身邊,學生課上課下都能玩出花來,家長想知道學生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情況,除了打電話慰問,還有就是觀察學生的朋友圈,可就是這條路,都被大學生堵得死死的,因為好多同學發朋友圈的時候都會選擇屏蔽家長。
但是常在岸上走,哪有不濕鞋的時候,學生有時候也會忘記屏蔽,家長的反應堪稱一絕,朋友圈上演“相愛相殺”,讓人看完笑出豬叫。
大學生發朋友圈忘記屏蔽家長,遭遇“社死現場”,看完笑出豬叫
“丑死了刪除”,一看就是親媽
家長和學生之間不應該所以相親相愛的嗎?怎么一上了大學,父愛母愛就慢慢遺失了?這位女生發了和朋友的照片,媽媽心直口快,上來就吐槽。
學生無奈,真想來一句“懂什么叫時尚嗎?”但一想到家長還真不懂,那就釋然吧。既然家長要求刪掉朋友圈,那就依從母命,就是不知道刪除之后,學生會不會重新再發一遍,然后屏蔽列表里出現了家長的名字呢。
最害怕父親突然的關心
家長和學生之間確實是存在代溝的,小的時候家長還能輔導學生做作業,長大了家長再看學生的課本,就變成了看天書,除了學習上拉開差距,生活上也有裂隙。
學生想開個玩笑“笑尿了”,結果老父親回復要不要去醫院,這突如其來的關心,真是讓學生有些尷尬,一番解釋是避免不了了,玩梗要適度,尤其要記得避開父母。
爸爸的吐槽,戳到了我的心巴
但凡家里有一個成員擅長“毒舌”,那其他成員也耳濡目染,親媽吐槽就算了,這位同學被親爸精準打擊,還編出順口溜,學生遭遇“社死現場”,看完笑出豬叫,這親爸真有才。
家長的吐槽中包裹著愛意,哪有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與其讓學生在別人那里受到委屈,不如家長先來說出實情,學生都能理解,試問誰不羨慕這種有話直說的和睦親子關系呢?
翅膀硬了?讓你知道什么是父愛
大學生以為在上學后就可以脫離家長的掌控了,實際上上大學的時候,生活費什么的還是需要家長的幫助,家教比較嚴的,家長遠隔千里,還是很有震懾力。
比如學生想染個頭發,家長直接在朋友圈留言,讓學生禿頭和染頭二選一,這霸氣的發言,學生聽完瑟瑟發抖,好像又回到了高中時代,被家長和老師管得很嚴格的狀態。
還好家長不是“8G沖浪”
學生有時候為了讓家長聽不懂自己說的話,就用一些網絡用語直接表達,一些文字縮寫,別說家長看不懂了,就連一些90后也捉摸不透。
學生冒雨去上課,結果被“鴿了”,發個朋友圈吐槽一下,家長竟夸學生人緣好,看來有時候不刨根問底,不在線沖浪,家長就能對學生少一些誤會,也挺美好的。
廢話文學玩得挺溜
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都準中有效的原則,尤其是大學生,很長時間見不到輔導員本人,見到了就挑重點地說,但和家長就不同了。
家長問“下次是哪次?”學生答“下次就是下次”,兩個人廢話文學玩得挺好,能看出家長的關心,也不代表學生這樣回答就是敷衍,雙方都適度交流,家長有時候上來就說教,反而讓學生更容易屏蔽家長。
學生的朋友圈屏蔽家長是有原因的,家長的教育,還是少一些說教為好
學生之所以選擇屏蔽家長,還不是想免除一些麻煩,因為別人對自己都是玩笑或者贊美,但是到了家長這里,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玩一會游戲發朋友圈,就會被說成不好好學習,不務正業。
家長的這些說教在學生從小學到高中都聽膩了,上來就說學生的不對,缺乏欣賞和贊美的態度,學生上了大學,就會想著逃離家長。
彼此之間的溝通不能只剩要生活費,學生學會和家長分享校園的生活,家長也得跟上學生的節奏,少一些站在大家長角度的教育,學生的成長已經到了成熟的階段,有時候不干涉,或許會更好。
今日話題:你怎么看待大學生發朋友圈屏蔽家長這件事?(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