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吹滅你的燈,你就剪掉他的燈芯”,寶媽的教育方式引人共鳴

導讀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總被后桌的同學用筆戳后背,作為家長你會怎樣處理?好像很多家長,如果學生不和家長說,家長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之后,...

如果你的孩子在學校總被后桌的同學用筆戳后背,作為家長你會怎樣處理?

好像很多家長,如果學生不和家長說,家長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之后,也會帶著沒怎么放在心上的態度告訴學生:找老師,讓老師處理。

但老師不是萬能的,有的同學不服從管教,當得知學生去告訴老師后,還會變本加厲,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出手,這為寶媽的做法就收獲了不錯的效果。

兒子總被同學欺負,寶媽霸氣教育:誰吹滅你的燈,你就剪掉他的燈芯

學生在學校受到了其他同學的欺負之后,家長可別不以為然,趁著學生還沒到什么都不想和家長說的年紀,家長要珍惜和學生談天說地的時光,并且把學生的話要放在心上。

這個寶媽分享了自家孩子在幼兒園中的遭遇,一開始,孩子總在放學之后告訴家長想要換座位,家長問了緣由之后得知,原來是孩子在幼兒園中,總被后座的同學上課時拿東西戳后背。

而被戳的原因竟然是兒子聽課認真,后座的同學不認真,時間長了看他好欺負才戳他的。學生以此取樂,家長有些看不下去,就找到老師,講明了情況,之后座位是換了,但是被人戳后背的事情還是經常發生。

寶媽開始意識到,自己孩子遇到這樣的事情,不是其他同學有多壞,而是自家孩子軟弱的性格,非常容易給其他同學造成好欺負的印象,于是大家都這樣對待他。

解鈴還須系鈴人,寶媽想了一個辦法,告訴兒子:誰上課再戳你,你就扇回去。如果扇他,老師讓你罰站,回家我獎勵一盒玩具,如果扇他,老師讓請家長,我就獎勵兩盒玩具,記住一定得在上課的時候。

孩子非常驚喜,之后照著媽媽的方法做了,雖然被老師罰站,但是老師幫忙調了座位,家長兌現了兩盒玩具的承諾,最重要的是,從此以后,他不再膽小,班級里的學生再也沒有欺負過他。

家長總結成功的經驗,那家就是要告訴孩子:“誰吹滅你的燈,你就剪掉他的燈芯”,不管是在學校還是在外面,不能惹事,但也絕不怕事。

寶媽的教育方式引人共鳴,但也存在弊端

可以說這位寶媽真的很勇敢,她的教育方式是比較直觀的,并且能快速獲得效果,有家長的支持,學生才敢放手去做,這種勇氣需要傳遞。

寶媽的教育方式引人共鳴,很多人在評論區說出自己的想法,有的家長表示很佩服這位家長,自己也學到了,有的已經是成人,但是回想起自己小時候也有類似的經歷,但家長的處理方式很不一樣。

當自己遇到被同學欺負的時候,有的家長把責任推在學生的身上,有時候甚至用“他們怎么不欺負別人,只欺負你”這樣的話質問孩子,沒有幫助孩子想解決的辦法,反而怒其不爭。

如此下去,學生會越來越自卑,被霸凌的次數也越來越多。要是家長能站在自己這邊就好了,長大以后回想起來,還是很同情那個獨自舔舐傷口的自己。

有的人想起了之前魯爸爸掌摑男孩的事情,覺得他可憐又可氣,如果早就教會孩子正確的反擊,也許就不會有后面的事情了。

不過這位家長的做法也存在弊端,有的老師指出,學生還在成長的階段,最好遇到問題先找老師,家長不能只讓學生學會動手,當然這種說法也有道理。

家長得明晰,暴怒下的還擊很簡單,但智慧型的還擊才最穩妥

其實,學生在校園內受到的霸凌事件有很多,老師站在解決問題的最前沿,這個過程中要采用爭取的方式處理學生之間的矛盾,不過要保持公正。

如果有些問題老師解決不了,家長再進行干預,但讓學生在氣頭上進行不冷靜的還擊,有時候會造成不可逆的傷害,所以有智慧的家長一定要告訴學生,保持理智,盡量不要動手,動手的時候要注意分寸。

有時候智慧型的還擊才是有效果的,比如學生要懂得收集證據,和家長、老師進行溝通,在必要的時候讓老師主持公道。自己比拼不過的時候不要逞強,這樣的方式將來走向社會也很適用,必要的時候用法律保護自己是最好的方式,成熟的人懂得迂回,家長的教育方式很有效,但保持冷靜是必要的前提。

今日話題:你的孩子總被同學欺負,你會怎么辦?(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