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長的眼中,學生通過高考上了大學,定要在畢業之后找到一份體面穩定的工作,才算是不枉費多年來的知識追求,也算是給大學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但是哪有那么多機會擺在大學生的面前供他們挑選,像樣的企業要的是學生的學歷,碩博以上擁有選擇權,本科和專科的學生被拒之門外,不是上了大學就會有好的發展,上好大學才行。
在這樣的求職環境中,不少同學將畢業后的發展放在了外賣行業上,甚至有的同學看到了什么博士送外賣的消息會心生羨慕,于是在學業上也沒有了更多的規劃,就等著畢業后在這上面大展身手。
但是這樣的想法10個家長有9個都得不支持,因為外賣員行業和體面穩定不沾邊,學生如此選擇,就是將家長多年的辛苦教育付之一炬,而且考研名師張雪峰也對外賣行業說出了自己的看法,大學生們應該看一看。
外賣員將在十年內將消失?張雪峰不建議畢業生送外賣,理由很現實
張雪峰老師在一檔節目中直言不建議畢業生去送外賣,這樣的說法引起了大學生的注意,有部分同學正想在畢業之后從事這樣的行業呢,而且有的畢業生,因為各種原因,已經加入了外賣員的陣營。
張老師給出的理由很現實:一、這一行業沒辦法給人足夠的成長。二、這個職業5到10年內可能消失。
外賣員將在十年內將消失?張老師的話讓很多大學生不淡定了,他說這個行業未來很可能伴隨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被智能機器人取代。
這話與北大教授姚洋所說的如出一轍,的確現在的很多一線城市開始在試點這樣的技術,比如深圳地區出現了首家無人機快閃便利店,配送時間僅需5到8分鐘。
未來的技術發展,或許“無人配送”更加便捷,對于這樣的暢想,實際關系到的就是大學生,在畢業后該如何選擇行業,能不能在大學學到有用的知識,運用到工作崗位上,這是十分現實的問題。
很多同學在家長的督促下,在高中階段努力提升成績,高考的分數一公布,院校去向隨之就確定了,原本想著大學能給自己的人生增加含金量,但是畢業季一來,學生可能就會傻眼。
幾百萬的畢業生同時涌向就業市場,大家比的就是學歷,就是能力,還有的同學將目標放在了考公上,但是競爭依舊激烈。即使是這樣,學生們還是要慎重考慮自己的就業去向。
從職業發展上來看,大學生畢業后確實不該去外賣行業
外賣行業是一個“快餐式”的行業,筆者贊同張雪峰老師說的,不建議畢業生去當外賣員,但是對于這一行業會不會消失,并不能確定。那么為何不建議大學生這樣做呢?
首先,送外賣不可能一輩子執行,大學生從校園走出來,可能考研失敗,沒有了再考的意愿,也可能是考公失利,總之送外賣可以作為緩沖,但不是長久之計。
對于這個行業是有身體素質要求的,風吹日曬,寒冬臘月,一般的同學吃不消,就是這份辛苦,也勸退了很多同學。
其次,這個行業的樂趣是比較少的,日復一日的重復,學生除了能看到上漲的收入,沒有其他的附贈價值,職場中雖然升級打怪讓學生一時不適應,但是過了消沉的時期,還是會有積極面對的態度。
最后,這樣的行業讓畢業生收獲的技能有限,沒有一技之長,在遇到突發情況要被迫轉行的時候,可以選擇的范圍就變得狹窄,干的時間長了,和正常的發展潮流開始越來越遠,生活的圈層也會縮小。
確實現在很多00后的大學生對未來的發展態度感覺不是很樂觀,“醫師公”是鐵飯碗,但是上岸難度大,不銳意進取的同學,不想考試的同學,就會被擋在門外。
其實讓學生選擇當外賣員的原因之一是放松、自由,同學們應該改變這樣的心態,短暫停留可以,別停留太長時間,那就將自己學歷和大學所學的能力慢慢丟掉了。
自己的專業技能有,試一試對口的行業又何妨,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學,比文科生多一項技能,可能一開始技術不到家,但是技術過硬以后,機會就會紛至沓來,懂得沉淀才是對自己負責任。
今日話題:你怎么看待張雪峰的這種說法?(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可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