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不能穿戴奢侈品?李少莉因一對耳釘走紅,教育經歷隨之曝光

導讀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愛打扮的家長通常更加自信,也更加熱愛生活,對下一代也能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尤其是出席重大場合,適度打扮表示對人尊...

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愛打扮的家長通常更加自信,也更加熱愛生活,對下一代也能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尤其是出席重大場合,適度打扮表示對人尊重,是富有家教的表現。然而過度打扮,就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2023年國家公務員考試總報名人數再次刷新歷史新高,達到了250萬人。最大報錄比例為5872:1,競爭之激烈,足以說明當代大學生對體制內工作的向往之情。其中包含了不少二戰、三戰的考生,不達目的不罷休。

為啥大學生如此執著于公務員考試呢?究其原因,多半與公務員工作的穩定性有很大關系。絕大多數公務員崗位旱澇保收、不用加班、待遇方面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雖然公務員的月薪不高,但是年底的各項補貼和獎金數目可觀,更不用擔心延遲退休的問題,就連985碩博研究生都心動不已。只不過體制內的工作人員享受良好收入待遇的同時也要受到諸多的約束,想要考公務員的學生早知道早受益。

李少莉因一對耳釘走紅,教育經歷隨之曝光

受到“口罩”原因影響,不少公職人員的工作從幕后走到了臺前,為廣大人民通報最新情況,他們的工作狀態和形象,也成為廣大學生和家長關注的重點。很多學生一邊觀看一邊準備公務員考試,暗自發誓: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以往大部分公務員公開發言時,穿著打扮都是樸素而內斂的。比如大家熟知的“外交天團”,外表上其貌不揚,但是一開口就霸氣外漏,這才是大家心目中公務員該有的樣子。當李少莉坐在官方發布會現場時,卻畫風突變,讓大家無法專心聽她播報的內容。

只見李少莉打扮精致,精致的妝容,配上大波浪頭,與大家印象中滿臉疲憊的“大白”截然不同。除此之外,火眼金睛的網友一眼就看到李少莉的耳釘價值不菲,售價在3萬元左右,絲巾也是知名奢侈品牌

李少莉即使帶著口罩,也擋不住她一身貴氣。更叫人難以接受的是她讀發言稿的時候,幾乎像小學生一樣,用手指著發言稿一字一字緩慢朗讀,也不知道是讀稿能力不好還是眼神不好。

按理說公文寫作是公務員的基本功,公考里的《申論》考察的就是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復試則是考察口頭表達能力,即便新聞稿是新鮮出爐的,發言人沒時間提前預習,大家不要求能做到專業主持人的水平,倒也不能一字一頓的指讀吧?

隨后李少莉的教育經歷被曝光,出生日期還出現了2個版本。按照“官方”公布的數據,她18歲就進紡織廠工作了,要知道那個年代能進紡織廠工作的,家庭背景都不容小覷。

入職后,又通過讀呼市中醫學徒班,進入當地中醫院工作,同時進入內蒙古醫學院大專班學習。有了大專學歷后,進入衛生局工作。在電大法學專業學習后,正式走上仕途。網友直呼,真是將“學而優則仕”體現得淋漓盡致。

別看對于現在的學生而言,學徒班、電大的學歷含金量很低,但是對于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有電大學歷已經實屬難得。若工作能力出色一些,是很容易被提拔的,完全沒有內卷情況。不同時代對學歷的要求標準不同,根本沒有可比性。

公務員不能穿戴奢侈品?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學教育已經納入學生的必修課。雖然不會直接影響考試成績,卻能對學生未來的事業發展起到不可預估的作用。不少在校大學生為了打扮自己,生活費標準節節攀升,家長苦不堪言。適當地注意個人形象是好事,但是也要符合自己的身份才好。

或許李少莉平時扎根基層,很少出現類似的公開場合,所以表現得比較緊張,暴露自己的短板。打扮貴氣也可能只是注重形象而已,也能看出她本人還是非常重視這份工作,只不過有些用力過猛而已。若她不是公職人員,換一個身份,就不會有這樣的爭議了。

體制內工作人員的工作守,則向來就要比企業管理更加嚴格一些。特殊崗位的公務員甚至還有禁酒令,工作日期間必須滴酒不沾,只有休息日才能適當小酌。雖然沒有明文規定公務員不能穿戴奢侈品,但是會有前輩建議他們不要這樣做,尤其是上班期間。

即便按照他們的收入水平,購買一對價值3萬的耳釘,也不是買不起,只不過會引起不必要的猜測,有損單位形象。目前相關部門為了平息風波,已經對李少莉展開調查。若身正不怕影子斜,借此機會也能還她清白。還是要等待官方調查結果,不要無端猜測。

寫在最后

此事也給其他想要考公務員的學生,和剛剛考編上岸的學生提醒,凡事都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不能出格。即便你有再大的家底,也應該克己奉公,不能脫離群眾。

若是想賺大錢、過高質量生活,就不適合報考公務員。畢竟現在考編難度較大,切忌盲目報考,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方為明智之舉。

今日話題:大家對此事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教育聽我說#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