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總理朔爾茨在11月4日對于中國進行了訪問,朔爾茨訪問中國引發了外界的普遍關注,一同抵達中國的還有德國工商界的眾多高管,因此朔爾茨訪問中國的目的相當明確,在德國經濟陷入危機的階段,希望提升德國和中國在經貿領域的合作。德國是歐洲最大的制造業大國,與法國一樣是歐盟經濟的“火車頭”,歐盟就是德國和法國所主導,不過如今的歐盟正在被美國放血。俄烏沖突導致歐盟陷入了危機,除了能源緊張之外,還有制造業萎縮等問題。
俄烏沖突,讓美國在向歐洲出口武器裝備的同時,還可以向歐洲出口高價天然氣,同時也讓歐洲的資金流向美國,歐洲有著美國眾多的盟友,但是美國卻不斷捅刀子。在歐盟經濟陷入危機的時候,中國多次從歐洲采購大型客機,在朔爾茨訪問中國期間,中國宣布再次采購歐洲空客飛機,本次采購金額高達170億美元,包括132架A320系列和8架A350系列大型客機。在美國給歐盟放血的時候,中國開始給歐盟輸血,德國總理朔爾茨訪問中國獲得了一個大禮包。
中國采購歐洲空客的大型客機,是直切美國的要害,在中國和美國多個領域博弈的階段,美國是不遺余力要圍堵和遏制中國,并且采取了下三濫的手段。202211026/航空世界/AZ,目前美國在高端芯片領域對于中國進行了“絞殺”,美國國會通過了所謂的“芯片+”法案,美國主導了所謂的“芯片四方聯盟”,試圖在高端芯片領域和中國進行切割,美國試圖通過在芯片領域的動作來扼殺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發展,從而最終維持美國的霸主地位。在中國崛起的時候,美國一直擔心自己的地位受到沖擊。
民用大飛機是美國制造業重要的一個環節,美國波音公司和歐洲空客公司在民用客機領域是競爭對手,美國在芯片領域針對中國,中國不會坐視不管,除了在芯片領域發力之外,也可以通過使用經濟手段來讓美國感到痛苦,中國多次采購歐洲空客的大型客機,是打蛇打七寸的策略,中國航空市場在世界范圍內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如果美國失去了中國民用客機市場,對于美國的民用航空制造業來說就是一個災難,美國長期以來就采取了各類制裁措施,試圖逼迫中國作出讓步,如今美國是“求錘得錘”。
在中國經濟規模逼近美國的時候,美國已經感到了恐懼,為此不斷收緊對于中國的圍堵和遏制,同時還在鼓動歐洲和中國對著干,美國在積極拉攏歐洲對抗中國的時候,卻不斷捅歐盟刀子,徹底暴露了所謂的“美國利益優先”,顯然歐洲是不會坐以待斃的,從德國總理朔爾茨訪問中國就看得出來,此外根據法國媒體的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也將對中國進行訪問,不過目前還沒有得到中國方面的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