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才是高等教育培養人才的核心目標。
根據2022年高考招生計劃來看,國內各所高校一共涵蓋12個學科、92個專業大類,具體可細化為717種本科專業方向。基礎教育培養的是全面型人才,而高等教育重在培養專項人才。
有很多學生高考填報志愿的時候,除了考慮興趣因素以外,更多的是為了考上名牌大學。這就導致相當一部分學生,大學所學專業并不適合就業,或者自己不喜歡。跨專業就業的現象,不僅降低了學生的學歷含金量,也會造成教育資源浪費。
師范生不再是香餑餑了?多地中學教師招聘,學歷門檻高得離譜
近年來教育學的熱度穩步提升,師范類院校的高考錄取分數逐年遞增,就連研究生考試中,教育學也是最難上岸的專業類別之一。如此內卷,只因教師行業的穩定性和薪資待遇優于其他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招教考試的門檻自然水漲船高。
一線大城市就業機會多,薪資待遇也比二三線城市高一些。再加上名牌大學齊聚一堂,導致一線城市的中學老師里,也不乏清北等985大學畢業生。隨著教師行業成為熱門就業崗位,越來越多非師范生,也跨專業報考教師資格證。相比之下,雙非的師范生就業自然遇冷。
據統計,眼下每年高校畢業生人數超過1000萬,而報考教資的考生就達到了400萬。雖說教資考生里有很多非應屆生,這也不難看出,大家還是非常向往教師工作的。
一位北師大碩士生在參加深圳某中學的招教考試時,發現周圍都是來自清北的非師范生。公示名單出爐后,果不其然是名校云集。除了北師大等幾所知名師范院校,其余院校鮮有上榜。
深圳等一線城市中學招教考試,學歷門檻高就罷了。就連二三線城市的中學教師,學歷門檻也高得離譜。清一水的985碩博研究生,甚至還有港大畢業的高材生。關鍵是這些上岸的新教師中,只有個別畢業于師范類大學,還未必是師范專業,難道師范生不再是香餑餑了?
高學歷畢業生的教學能力靠譜嗎?
曾幾何時,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是不屑于報考師范專業的。即便是師范類院校,80%學生也是非師范生。畢竟教師工作薪資待遇不高,尤其是男生,更不愿意當老師。還有很多師范生畢業后,也不會從事教育工作,而是跨專業報考公務員。
隨著教育扶持政策,一線教師的薪資待遇有了很大的改觀。教育部明確提出,未來教師薪資標準將不低于當地公務員水平。再加上教師獨有的帶薪寒暑假,自然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更勝一籌。
以往那些畢業后扎根名企、大廠的碩博研究生,在看到前輩的中年危機后,還是覺得體制內才是“宇宙的盡頭”。科研院所的壓力太大,還是當老師更輕松,自然吸引了大批高學歷畢業生。
家長也很信賴名師光環,清北研究生和雙非本科師范生之間,家長自然更愿意相信前者能教出好學生,但是內行人來看,卻也未必。
名校高學歷畢業生,自然學習能力毋庸置疑。即使是非師范專業,只要稍加復習就能順利通過教資考試和招教考試。考試能力強的老師,真的教學能力就靠譜嗎?
師者傳道受業解惑,除了講解學科知識,還要在各方面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榜樣。若只重視學科成績,忽視教學基本功和學生心理引導,一樣難成為合格的老師。
是否應該限制非師范生報考教師資格證?
大部分師范生都畢業于二本類院校,為了考上公立院校的老師,只能努力考研才能占有一席之地。沒考上研究生的師范生,很有可能面臨畢業即失業的狀況。985畢業生的跨專業考編,無疑是降維打擊,讓師范本科生只能被迫放棄教育這條路。
對于師范生來說,自己的“奶酪”被搶走,自然心有不甘。很多學生開始呼吁非師范生不得報考教師資格證,以保護師范生的就業機會。看起來合情,卻不合理。
教師堪稱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必須優中選優,必要時也可以不拘一格降人才。或許當下的招教考試有些混亂,但是不會是長久現象。
按照今年師范類院校的錄取分數線來看,未來的師范生實力不比985畢業生差,或許那時,即使沒有專業限制,師范生憑實力拿回自己的工作機會,才是最好的結果。
今日話題:是否應該限制非師范生報考教師資格證?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頭條創作挑戰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