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歲女碩士的經歷,揭開高學歷人群的遮羞布,有家難回只能賣保險

導讀從小老師就經常教育我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只有好好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未來才能有機會飛黃騰達,過上理想的生活。若學生只會一味低...

從小老師就經常教育我們: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只有好好學習考上理想的大學,未來才能有機會飛黃騰達,過上理想的生活。若學生只會一味低頭前行,而缺乏規劃,很容易將自己陷入尷尬的處境。

教育之事無小事,學歷是通往美好生活的敲門磚,很多家長總覺得只要能考上名牌大學,能順利讀完研究生,未來就不會為工作和生活發愁。用十幾年的寒窗苦讀,換幾十年的安心舒適,怎么想都是賺到了。

37歲女碩士的經歷,揭開高學歷人群的遮羞布,中年失業只能賣保險

家長之為子則為之計深遠,有些高學歷畢業生短期內確實找到了高職高薪的工作。然而并不是所有工作崗位,都是一勞永逸的。今年國內多所二三線城市的中學新晉教師名單上,出現了清華北大等985大學的畢業生。

其中不乏在國際頂級期刊發表過高質量論文的博士畢業生。為啥名校生不再留在大城市,從事高職高薪的工作,反而向往鐵飯碗?看完這位北漂20年的女碩士的經歷,答案自在人心。

李女士(化名)17歲就通過藝考來到北京上學,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本科畢業后她又考上了本校的碩士研究生。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從事設計類工作。薪資可觀,過著精致又享受的生活。成了家長眼中的驕傲,親友心目中的“別人家的孩子”。

沒想到就在她來到北京的第20年,因為一次項目失敗,成了項目組的背鍋俠,不僅被公司辭退還沒拿到任何補償金。今年已經37歲的李女士,原本以為憑借自己的學歷、工作經驗和人脈,不愁找不到好工作。誰知年齡卻成了她最大的絆腳石。

近幾年有大批名校碩博應屆畢業生,都在為就業問題而發愁。應屆生有教育政策的扶持,各家用人單位自然也提高了招聘門檻,遇到人才扎堆時,還會對公司內部員工進行優化精簡。

或許李女士成為背鍋俠,也與此有一定的關系。很多高學歷人群到了中年,都會遇到這樣的處境,李女士說出了實情,也相當于揭開了不少人的遮羞布。

以李女士的工作閱歷和學歷,她豈能屈尊在行業內從頭做起?即便她自己愿意低頭,用人單位也不愿意接納,還不如直接招應屆生更劃算。失業9個月后,一直在吃老本的李女士,還是不得不向現實妥協,找了一份入職門檻最低的保險公司的工作。

有家難回,或已成為高學歷人群中年危機的現狀

很多網友覺得她很可惜,央美女碩士即使找不到對口工作,去學校里當美術老師也是極好的。關鍵就在于,她的年齡已經超過35歲,不符合體制內崗位報名的年齡要求。她應該壓根沒從事過美術教育相關工作,還是想找機會回到熟悉的工作領域。

很多大學生畢業后都會面臨兩難的選擇,是到一線城市搏一個好前程,還是回到二三線城市享受安穩的工作和生活。要是有機會能在一線城市立足,未來下一代的教育問題和父母的醫療問題都能得以改善。

若是遇到李女士這樣的處境,有人建議她去二三線城市或許有更好的發展。北京上海這樣的城市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或許退一步就能海闊天空。實際上大學生就業難題,早就不再拘泥于一線城市,名校畢業生已經大有向二三線城市擴散的趨勢。

之所以大學生扎堆報考公務員或事業編制,就是擔心自己成為下一個“李女士”。還不如趁35歲以前,就考上編制,未來的生活壓力才能減輕一些。李女士現在真是有家難回,在北京找不到工作,回到老家工作機會更少,又錯過了考編的時機。

保險行業水很深,并不是學歷高的人就能做得好,有些專科生的業績或許比研究生還出色。李女士跨行業就業,就是不愿意在行業內屈就,或許保險工作也只是用來過渡而已,不會從事太長時間,否則就太浪費人才了。

筆者觀念

無論是專科生還是本科生,亦或研究生,都要做好長期的職業規劃。正所謂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大學應該在就業指導課上,提醒學生明確長期目標和短期目標。

不應該只滿足于當下的工作,還要居安思危,時刻做好下一步發展計劃。尤其是私企工作人員,考慮一下自己目前的工作能否工作到退休。若不能,最好趁早有所規劃。是選擇積累人脈創業,還是轉管理崗,或者去考編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今日話題:大家對李女士的現狀有啥好的建議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頭條群星9月榜#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