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沒媽的孩子像棵草......
孩子的成長過程,有父母陪伴左右,親自引導孩子長大,孩子有幸福感,而父母則有成就感。可人們的悲歡并不相通,有人從小有父母陪伴,而有人卻只能依靠爺爺奶奶成長。
江蘇的一名男孩,媽媽在14年前,就已離開人世,而父親則再婚并育有一子,平日里對他不管不顧,沒有將他接到家里住,孩子只能和奶奶一起生活,相依為命多年。
在別人的眼中,他是沒有媽媽的孩子,他的爸爸也不會多做些什么,可奶奶年歲已高,無法從事體力勞動,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能依靠他兼職掙錢,可這不是長久之計。
曾經為了生活選擇兼職打工,一度輟學不再讀書,可對于寒門子弟而言,學習是最佳出路。思前想后,他選擇回到學校,回到高三繼續為夢前行,對生活仍有期待。
只是每當他心里堵得慌,情緒發生變化時,沒有傾訴的對象,奶奶無法幫助太多。可長期在心底積攢著不是事兒,一旦到某種程度,就會成為一種病,他選擇傾訴的方式,讓人心疼。
雖說媽媽去世多年,可他時常來墳前看望,仿佛媽媽就在身邊,從未離他而去,并未走遠一般。每當情緒壓抑或崩潰之際,他都會到媽媽的墳前發泄情緒,表達心中所想,失聲痛哭。
看著他蜷縮在荒草中的樣子,小聲啜泣著讓人心疼,沒有人能感同身受,心中有多少委屈,只有他自己才懂。每次都是背著他人前來,不想被他人看到他軟弱的一面。
有人說作為孩子的爸爸,為何就不能把孩子接過去,為什么就不能管一管孩子的奶奶呢?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他也有個家庭需要養,他也有妻子和孩子,接過去可能不合適吧。
如果可以的話,可能他爸爸也想把他接到家里住,可問題是他的現任能同意嗎?我看不見得。哪怕把他接到家里去,也總比現在這樣強,不用為各種費用,而放棄個人學業。
或許,熬過這段艱苦的時光,他會輕松一些吧,只要堅持把書念完,考上一所大學,就有更多的機會,去改變人生改變命運,有如此遭遇的孩子不少,像他如此堅強的,確實少見。
事情公布后,大家紛紛給予孩子鼓勵與支持,有人想盡一份愛心,捐助他讀書上學,有人給予充足的鼓勵,陽光總在風雨后,有人則批評他不管事兒的爸爸,說他不負責不盡責任。
家庭是孩子避風的港灣,父母是孩子永遠的靠山,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們不愿意如此,都是被生活所迫。但大多數人都會樂觀看待,都會對未來充滿希望,畢竟美好總在以后。
沒有處在這種環境中,不會了解他們所感所想,甚至有的人不懂珍惜,整日與父母吵架,每天都要向父母要錢,他們不懂賺錢的辛苦,因為從小到大,都是父母在推著他走。
如今他的爸爸對他和奶奶不管不問,不知多年以后,是否需要他去撫養呢?這不是空穴來風,爸爸不愛他,難道就該去撫養嗎?或者說,難道就不該嗎?這事兒與對錯無關。
只希望孩子能夠堅持到底,熬過這段時光,考上大學后時間多的是,無需為賺錢打工輟學,到那時會學習更好的知識,會擁有更好的未來,而這一切,都需要自己去堅持去努力。
大家怎么看呢?
了解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小波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