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國經濟很發達,很多人的生活都很富裕,但是在一些貧困山區,仍然有很多貧困戶,他們要為生計犯愁,甚至去到很遠的地方打工,沒辦法陪在孩子身邊。
喻女士是一位支教老師,去到任教的學校后,她發現那里的學習環境和生活環境都很艱苦,為了幫助學生解決煩惱,她制作了一個“煩惱盒子”。
支教老師制作“煩惱盒子”,原來山村學生的煩惱多數來自父母
喻老師制作了一個“煩惱盒子”,讓學生們把自己的煩惱寫在紙條上,然后投在盒子當中。當她看到學生們的煩惱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但同時也覺得自己的這個做法很正確。
學生們的煩惱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缺少父母的陪伴。有的學生說,希望爸爸媽媽在附近工作,爸爸已經很久都沒回家了。還有名學生說,已經很久沒見到爸爸媽媽了,很想念他們。
第二類是父母吵架。有些學生說,父母經常吵架,為什么總是吵個不停?最大的愿望就是父母不要在吵架了。由此可見,家庭矛盾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可能孩子沒有表現出來,但他們一直記在心里。
第三類是父母偏心。在一些偏遠的山區,有些人仍然存在重男輕女的思想,他們對兒子會更好一些,而對女兒的態度則是很一般。有的學生表示,希望父母不要再偏心了。
網友們看到學生們的煩惱之后表示:原來山村學生的煩惱多數來自父母。他們正處于無憂無慮的年紀,原本不應該有什么煩惱,可是父母的一些行為卻讓他們很難受,成為了他們的煩惱。
但有些事是無法改變的,比如父母外出打工這件事,為了生存和供孩子讀書,父母不得不去大城市打工,所以就沒有時間陪伴孩子,可如果不出去打工的話,生活中會遇到很多問題。
老師的做法獲稱贊,學生的心理健康比成績更重要
很多網友看到這位支教老師的做法之后,都對她贊不絕口。喻老師表示,之所以會這樣做,主要是想了解學生們所困擾的問題,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
喻老師的做法是正確的,她制作“煩惱盒子”,能夠走進學生的內心,了解學生真實的想法,在以后開展教育工作的時候,可以給予學生更多的引導和幫助,也可以知道學生的心理狀況。
其實對于山村學生來說,心理健康比學習成績更加重要,因為他們的家庭比較特殊,有一些是留守兒童,缺少父愛和母愛。他們缺乏自信,甚至性格比較極端,這些都需要老師慢慢糾正和引導,這要比幫助他們提高學習成績更加重要。
通過這件事,也能夠看得出來喻老師很認真負責,雖然她很年輕,也是暫時在山村學校工作,但她能夠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幫助學生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優秀的老師值得尊敬。
父母要重視家庭教育,別給孩子增添“煩惱”
從這些學生寫的“煩惱”來看,大多數煩惱都是因為父母,有的是因為父母經常吵架,有的是因為父母偏心,還有的是父母不在身邊,缺少父母的陪伴。這些對于父母來說,可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孩子卻特別在意。
父母要明白一點,那就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無論何時何地,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都非常大,父母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爭吵,孩子在那種不和諧的家庭環境當中成長,很容易形成不良性格。
如果是二胎家庭或者三胎家庭,不可以有重男輕女的思想,父母要一碗水端平,公平對待每一個孩子,否則會讓孩子變得自卑,親子關系也會變得很差。
最重要的是父母要經常陪伴孩子,就算工作再忙,也要抽時間回家看看,孩子的童年十分短暫,錯過了就回不來了。如果父母有能力,最好把孩子接到自己的身邊,父愛和母愛是任何東西都無法代替的。
總而言之,喻老師非常優秀,她通過制作“煩惱盒子”的方式,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況,幫助學生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這種方法直接所有老師借鑒,每位老師都應該知道學生的心理變化,只有讓他們釋放心理壓力,才能夠把全部精力用在學習上。
互動話題:您對這件事是怎么看的?歡迎大家交流討論,可以在下方留言區內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