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國考開啟,3個“重要變化”來襲,其中一個和應屆生有關

導讀以前畢業生求職喜歡“向錢看”,追求高薪、大廠、大城市,但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求職壓力的增大,現在很多高校畢業生似乎更看重那種...

以前畢業生求職喜歡“向錢看”,追求高薪、大廠、大城市,但隨著高校畢業生人數的增加,求職壓力的增大,現在很多高校畢業生似乎更看重那種能夠細水長流的穩定工作。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公務員也越來越成為“香餑餑”,如今2023年國考也盛大開啟,不少考生也開始摩拳擦掌準備報名,希望在公務員隊伍中獲得一席之地。

但相比2022年,2023年國考迎來了3個重要變化,尤其是其中一個還涉及應屆生的報考問題,有打算參考的應屆生考生不容錯過。

2023年國考開啟,3個“重要變化”來襲,其中一個和應屆生有關

其一,招錄人數增多。2022年國考招錄人數約為3.12萬,但是根據2023年國考公告來看,今年招考人數已經提升到了3.71萬人左右。

招考人數增多,也就意味著考生可選擇的崗位也會增多,雖然這個漲幅相比報考人數來說,可能只是九牛一毛,但漲了總比掉了好,所以對于廣大考生老說,這也算是一個好消息。

其二,政審會變得更加嚴格。根據相關部門公布的公告來看,今年公務員政審會更加要求,錄取考生一定要德才兼備,否則再優秀的考生也將無緣公務員隊伍。

政審在公務員考試中一直有著“一票否決權”,所以考生如果想要報考公務員千萬不要抱著僥幸的心理,一定要對家長成員的過往經歷調查好,尤其是因為家庭變故,不常聯系的直系親屬,千萬不能掉以輕心,以免走到一步功虧一簣,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另外還要提醒考生,考公務員這件事最好還是低調一點,因為考生高調,在公示期內被惡意舉報的也不在少數,雖然舉報事情不實,不會影響考生入職,但發生了這樣事,也會給單位的領導和同事留下不好的印象,著實是一件不必要發生的事。

最后,新增了更多定向提供給畢業生報考的崗位。2023年國考招錄人數一共為3.71萬人,但其中有大約2.5萬個崗位都是定向提供給應屆生的,定向崗位越多,考生選擇的機會越多,競爭的壓力越小,這個道理大家肯定都懂。

但如果,應屆生仍覺得壓力大,或者說學歷不占優勢,還可以考慮報考一些偏遠地區的崗位,這類崗位門檻低,競爭壓力小,上岸的概率很大,不過考生要做好未來工作環境會比較艱苦、工作內容會比較雜的準備。

人各有志,追求穩定的工作沒有錯,但考公切記不能“鉆牛角尖”

現在似乎越來越多的畢業生,開始把考公當成自己求職的第一目標,人各有志,追求我穩定的工作無可厚非,但想要通過國考并非一件易事,比起上岸,其實更大的概率是陪考。

所以在決定考公之前,考生一定要先調整好心態,不要害怕失敗,不要鉆牛角尖,很多考生一旦決定考公,就抱著必須上岸的決心,給自己很大的壓力,結果最后一考就是數年。

筆者的建議是,考生可以趁著自己有應屆身份的這一年,把求職的主要方向放在國考、省考、事業編以及國企上,給自己一年的時間,去爭取好的工作機會。

如果這一年下來屢戰屢敗,而且每次的成績都不太理想,那考生很可能就是不適合走上這條路,不如趁早調整自己的求職方向,選擇一條真正適合自己的路,這樣才是對自己負責,對家人負責。

條條大路通羅馬,當下就業壓力確實不小,但畢業生也不必妄自菲薄

2022年高校畢業生人數已經超過千萬,不出意外的話,2023年還會繼續刷新這個數據,所以坦白來說,現在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壓力確實不容小覷,當然這也是為什么畢業生開始追求穩定的一大原因。

社招的工作不好找,但也不代表工作沒有,只不過是希望考生能夠有一些危機意識,在學校里認真對待自己的專業知識,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能力永遠是在行業中立足的根本。

另外也希望畢業生在求職的時候,不要好高騖遠,可以考慮“先就業再擇業”,實在找不到合適的,就先退而求其次找個差不多的,先給自己一個退路,大家也能不那么焦慮。

未來隨著工作能力和社會經驗的提升,遇到合適的也可以考慮“跳槽”,一點一點實現進步最后實現“彎道超車”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

話題討論:你如何看待現在畢業生更加青睞考公這件事?歡迎留言評論。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