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資源,高素質人才隊伍,將會推進社會發展,想要成為“人才”,沒有那么難,人人努力,皆可成為“人才”。
知識經濟時代,是多元化的,包容性強大,我國教育也致力于發展多樣化人才,每個學生有自己的特色和長處。
如今,學術型人才多于技術型人才,原因有很多,社會“唯學歷論”,家長一味關注成績,應試教育下的學生,自身個性難有施展的機會。
為了改變這一狀況,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中考分流政策落地,改善職高、技校教育環境,學生掌握一技之長,同樣有機會趕超學術型學生。
中高技師將于碩博同等待遇,技能人才得到重視,叫人倍感欣慰
各大城市早已開始“搶人大戰”,降低落戶門檻,提供購房補貼等,以此留住或吸引人才,這一類人才普遍是清北一中名校生,或者研究生。
不過,有媒體注意到,已有城市發布的優惠政策向技術型人才傾斜,叫人為之一振,他們得到重視,未來會有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同時,還有消息指出“中高技師與碩博同等待遇”,意味著社會地位將有很大提升。
社會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在增大,職業發展有著很好的發展,此消息有依據可循,修訂后的職業教育法已實行,內容明確寫到:“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
各地區相繼出臺新政策,打破固有格局,打開技能人才發展通道,這說明技能型、創新型等多類型人才,日后都能有施展才華的機會。
人才得到廣泛認可,且不是說說而已,學生喜歡動手操作,將來成為能工巧匠,再努努力成為大國工匠,一樣名利雙收,實現自我最大價值。
職業教育的蓬勃發展,相應的教育環境,也會得到很好的改善,中考分流出去的學生,家長們就不會有太多的焦慮。
職業教育向上發展,中考分流不用怕
職業教育與諸多產業發展緊緊相關,更與家庭幸福、國家命運緊密相連,承擔著巨大的歷史重任,常言道:“技多不壓身”,職業教育培養多樣化人才,將古老的技術、新時代技術傳承且發揚光大。
據官方公布的數據,我國中高職校的學生,超過70%的學生來自農村,他們掌握一門技術就有望讓家庭脫貧,這也成了家庭擺脫貧困最容易看見效果的方式。
因此,當中考分流來臨,學生和家長不用怕,用一顆平常心來面對,家長做好學生的監督管理工作,社會對職高、技校嚴格把關,學生積極努力學習技術,將來照樣能考職業本科,申請專業對應的學士學位。
既有學歷,又有能力,學生也和其他大學生一樣,會成為大企業爭搶的對象,端上鐵飯碗不會是奢望,發揮所長,用技能同樣能創造出財富,且不比拿學識創造的財富少,只要學生肯吃苦,主動鉆研,他日就會成才。
家長可能擔心子女會學壞,整天混日子,那樣還是難有發展,這一方面則需要家長做出努力,不能當甩手掌柜,為學生仔細挑選適合的學校,尊重學生的意見,選擇他們擅長或喜歡的技能,鼓勵學生鉆研下去。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以及好的學習習慣很重要,國家不曾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家長更不要失去信心,耐心教導,引導學生走上適合自己的人生發展道路。
技術型人才和學術型人才,具有同等地位
我國技術型人才社會地位在不斷提高,據相關數據報道,幾年前,以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為例,高級技師月薪約為2250元,副高級最底層人員月薪卻有2500元,相差不是很大,導致很多人認為成為技術人才沒用。
再看現在的中高級人才的工資,已經有了大幅度提高,一般平均月薪為18.8K,部分人能月薪能達到20K~30K,比普通學歷碩博生的工資還高,藍領缺口大,收入又如此高,技術人才不再被忽視,一些學生主動要求到職高學習技術。
因此,家長要理性看待學生進入職高,一所教育水平高的職高院校,學生又足夠努力,未來的發展并不差,今年就出現不少職高生逆襲,一路考到了清華、北大。
人不分三六九等,行業不分高低貴賤,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途徑,不斷努力提高自己,都會有一個大好前途。
討論話題:技術人才和學術人才將具有同等地位,你怎么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圖片來源于網絡)#教育聽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