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牌變山寨?幼兒園學生因撞衫拿錯衣服,寶媽討要,對方反而發飆

導讀幼兒園階段可謂是同學們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一個步驟,這個時期能否有好的體驗,足以影響他們后期的成長。可是但凡涉及到與他人相處,難免要有...

幼兒園階段可謂是同學們進入集體生活的第一個步驟,這個時期能否有好的體驗,足以影響他們后期的成長。可是但凡涉及到與他人相處,難免要有摩擦。

學生們可能還沒意識到什么,家長往往坐不住了。有些看似不起眼的事情,換到自己的身上,真是很令人“氣不過”。因為拿錯東西發生爭執的現象,不是一個兩個。

幼兒園學生因撞衫拿錯衣服,家長討要,對方反而發飆

家里有娃的朋友都會清楚,幼兒園時期的學生無論是玩具還是學習用品、生活用品,幾乎都可以用“一大堆”來形容。

但是現在同款或者外形差不多的東西很常見,要是不標好姓名的話,很可能混淆。有位家長出差時在外地的專柜給女兒買了一款名牌外套,花了大概6百多。

(網絡圖片,非學生本人)

想著幼兒園并非“高端園”,多數家長基本不會給學生穿這個價位的衣服;而且又不是在本地買的,應該是“獨一份”。想不到女兒放學后,卻穿回了一件款式相同但品質較差的。

家長仔細觀察,才發現原來兩位同學因“撞衫”而拿錯了衣服。名牌被換成了“山寨”,家長肯定不愿意,于是找到那個學生,她也承認拿錯。

就在寶媽以為可以很簡單地交換回來時,對方家長卻“發飆”了。不知道是不是“惱羞成怒”,那位家長就是不承認,反而倒打一耙,說她買了便宜貨又想占別人便宜。

最后這位寶媽氣不過,直接表態說讓警察來,對方才罷休。不過這樣的經歷令她非常難以理解。家長經常為子女整理衣物,是不是自己的難道看不出?

而且那位同學明明自己都承認拿錯,家長為啥偏偏要狡辯,是“仇富”還是什么原因?不過更加讓人意外的,其實還是網友們的評價。

拿錯衣服再交換回來,不合理嗎?有些網友卻“拎不清”

這位寶媽分享的經歷,讓不少人想到自己遇見的“另類家長”。有人表示,自己在幼兒園的群里說出穿錯衣服的事,不知是哪一家弄錯,居然根本不吱聲也不返還。

下次又出現了類似的情況,新買的衣服直接不見了,家長在群里說了不好聽的話,之后才沒有再丟過。可是有些網友的態度卻完全相反。

比如,有人認為那位家長給女兒買600元的衣服穿去幼兒園,本身是在“炫耀”;如果條件夠好,就不該跟另一位學生的家長計較。

說實話,這樣想法讓筆者有些意外,想不到還有許多人認同。總結一下,就是“拎不清”吧。穿名牌衣服到底算不算炫耀,這是一回事。

但是拿錯之后要不要坦然承認和及時奉還,這是另外一回事。就算別人賺錢輕松、家庭條件好,也沒有義務包容別人,這樣勸人“大度”,屬實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意味。

還有人反問“小孩子穿名牌就能考上清華北大嗎”。其實你自己的經濟能力不太好,不能給學生提供優越的條件,這是你的自由。

但是人家愿意給學生稍微好點的物質條件,就引來這么多“酸味”的評價,其實明眼人很容易看出來,有類家長確實比學生更需要被“教育”。承認自己實力有限真的很難嗎?

負責任的家長,要么努力工作,爭取給子女更好的生活;要么教自己和子女學習坦然接受當下的水平;而不是看到比自己有本事的家長,就說“條件好能咋樣”。

幼兒園學生有必要穿名牌衣服嗎

當然,有些網友的建議也并非沒有道理。理論上,穿什么樣的衣服是幼兒園學生的自由,家里條件好自然會買好點的牌子。

但是弄錯衣物在幼兒園階段是常見的現象,如果想避開因此可能造成的煩惱,條件好的家長也需要考慮現實環境。誰都不能保證不會遇到類似的家長。

這樣做可以大大減少產生問題的產生:觀察大多數同學在吃穿用度上的水平,不要買過于昂貴的衣服帶去幼兒園;買顏色稍微獨特或顯眼的,便于區分;或者弄上醒目的姓名貼。

至于有沒有必要穿大牌,主要取決于家長自己。有人擔心幼兒園工作人員會根據學生的家庭條件區別對待,所以喜歡買看起來很好的東西。

如果真的不介意弄錯,或者確定園里其他家長素質都很高,可以減少鼓勵。但如果條件普通,也不必刻意為了表現而讓學生穿貴衣服。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