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看病為啥能被識破身份?本以為是玄學,原來是科技和狠活

導讀臨床醫學向來是高考志愿里的“常青樹”專業,無論在什么時代,醫學生都會成為冷門專業。只要專業技能過硬,學歷夠高,能吃苦,就能活成人人...

臨床醫學向來是高考志愿里的“常青樹”專業,無論在什么時代,醫學生都會成為冷門專業。只要專業技能過硬,學歷夠高,能吃苦,就能活成人人都羨慕的樣子。

常聽醫學生說“勸人學醫天打雷劈”,其原因除了醫學生學制長、學習累、考試難以外,還與實習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尷尬場面有一定關系。

大學生一個人在外地上學,家長最擔心的不是考試成績不理想,就怕學生照顧不好自己身體不舒服,沒人帶學生去醫院。醫學生的家長,就不會有這方面的擔心。

醫學生看病為啥能老師被識破身份?本以為是玄學,原來是科技和狠活

術業有專攻,醫者難自醫,醫學生還沒到能給自己看病的程度,有病還是要乖乖到學校附屬醫院去做檢查。讓醫學生納悶的是,為啥每次去學校附屬醫院看病,都能被老師秒識破身份。本來是正常的醫患關系,就因為身份暴露變回師生關系。

醫生老師個個都十分負責,即使不是自己的學生,也會“悉心教導”,把和學生病情相關的問題都問一遍,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自問自答完成了問診工作。

遇到患者多的時候,醫生老師還會讓醫學生自己在系統上開藥。甚至直接把學生留下當醫助,醫學生們也不敢反駁,一邊幫老師干活一邊懷疑,老師是怎么知道我是醫學生的呢?

很多學生私下里議論紛紛,猜測是一進門沒叫醫生,叫的是老師。還有學生懷疑,是不是自己描述病情的時候使用了大量的專業名詞,才讓老師知道是自己人。

更有甚者,覺得是老師閱人無數,所有在學校里見過的學生,或者上過他的課的學生,都能過目不忘,總之大家推測的理由都很玄妙。沒想到四川大學一位醫學生在實習的時候,無意中發現了這個秘密。

原來醫學生到學校附屬醫院就診,只要插入醫療卡,系統就會自動顯示醫學生的身份,甚至還有專業方向。如此一來臨床醫學生們再也無法遁逃,本以為被老師識破身份是門玄學,原來還是科技和狠活。

華西醫學院給出回應,原來還有老師給醫學生看病更尷尬的事

醫學專業已被列為精英教育范疇,學生的考試難度是其他專業無法比擬的。醫學生的學制比其他專業多一年,不光是因為要學的科目多,還因為專業實踐的重要性。

醫學是最理論不能脫離實踐的專業之一,學生看再多的書也無濟于事,還是要在臨床上多經手一些病例,才能獨當一面。老師對學生的考核也是無所不在,不放過任何一個鍛煉學生的機會。

有些醫學生身體不舒服,會舍近求遠,不敢去附屬醫院就診,就怕生著病還要被老師提問各種問題。畢竟這樣識別身份的系統,一般只有醫學院的附屬醫院有,其他醫院是不會出現的。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的這套系統被醫學生識破后,安慰大家,醫學生去找老師看病并不是最可怕的事。更尷尬的是,實習期間,遇到老師來看病,學生們更是膽戰心驚。即使畢業多年的臨床醫生,也不敢直面自己的老師,生怕被挑出毛病,在實習生面前丟面子。

最后還是一位年輕醫生挺身而出,結果從頭到尾像在學校考試一般,出題人還是老師自己。連病例都被老師挑出一堆問題,還讓他回去重新抄寫一遍。難怪學哥學姐不敢出頭,確實太考驗人了。

網友覺得,醫學院的老師們有些不近人情,學生都病了也沒放過考試的機會。可能是自己當年淋過雨,現在也想把后輩的雨傘撕爛吧。雖然看上去有些不近人情,但是對學生來說可能受益匪淺,想成為一名合格的臨床醫生,可不是什么容易的事。

寫在最后

對于家長來說,子女長大后能成為醫生,不僅是鐵飯碗,全家都能跟著借光。高考時便想盡各種辦法,讓子女報考醫學專業。考不上名校就考雙非,再不濟還有專科院校。

眼下公立醫院入職門檻越來越高,專科里的醫學生幾乎畢業即失業。即使是本科生,也要努力考研才能留在大醫院工作。家長需了解,并不是每一位醫學生都能有幸走上醫療崗位。

醫學生的考核機制難度相當之大,沒有真本事和對醫療行業的熱愛,很難堅持到最后。每年高考招收的醫學生中,最后真正能穿上白大褂的僅有40%左右,其余學生只能另謀高就。醫生雖好,醫學專業還是要謹慎報考。

今日話題:大家對此事有何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教育聽我說#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