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剛落下帷幕不久,2023年高考報名工作已經拉開序幕。四川等省份的網絡預報名已經開啟,其他省份考生也報名在即。
一部熱播電視劇《大考》,將大家的目光又吸引到高考之中。每一年都有數以百萬計的考生,把自己的命運和高考成績緊密相連。尤其是三無家庭的學生,只待考入雙一流大學,實現階層突破,給自己和家長帶來更好的生活條件,或追尋自己的人生理想。
應屆高三學生除了緊張以外,還多了一些激動,十幾年的寒窗苦讀,將在一朝驗出成果。相比之下,往屆生緊張之余,還帶有一絲不安。考試壓力大不說,更怕高考政策有一絲一毫的變化,影響自己的逆襲之路。
禁止高考復讀呼聲漸高,2023高考報名在即,往屆考生該何去何從
每年高考報名時間都在10月-11月左右,除了個別省份以外,大部分省份都將在11月1日后開始報名工作。應屆生只需要聽從班主任老師的安排,按部就班完成信息填寫、上傳照片、繳納報名費等工作即可。
復讀生就要自己多留意相關信息,絕大部分的復讀培訓機構,也會協助考生完成報名手續。高考復讀政策縮緊后,如今公立高中不再開設復讀班,更不允許招收復讀生。有復讀需求的學生,只能到民辦高中或復讀培訓機構補習。
可是民辦教育機構畢竟和公立學校沒法比,很多考生擔心今年的招生政策有變。畢竟現在復讀現象越來越普遍,學歷內卷除了讓大學生就業門檻越來越高,還讓高考復讀率逐年遞增。甚至一些高分考生,為了考上理想的985大學,也加入了復讀隊伍。
很多應屆生和家長呼吁取消高考復讀制度,畢竟高考是以公平為主,通過增加復習時間考出的高分,并不符合選拔人才的初衷。原本該教育政策是為了減輕考生的壓力,給那些因為意外發揮失常或錯過考試的學生補救機會,現在卻成了助長刷分的搖籃。
已經報考的考生自然可以安心備考,那些還沒開始報名的復讀生,很難安心看書。生怕有任何變化,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復讀生的升學渠道若真的進一步縮緊,那么往屆高考生該何去何從?
官方給出回應,2023高考允許復讀,但并不提倡
高等教育一再擴招,給更多學生學習的機會。可是優質教育資源畢竟有限,還是需要通過考試分數來公平分配。提高大學錄取率,對提高全民素質有利,但是用人單位的人才需求卻沒有明顯增長。大學生基數增加,勢必會帶來掐尖招聘的學歷內卷現象。
在這種大環境下,考生和家長對待高考錄取結果也就愈發重視。若能用一年的復讀,換來更加美好的前程,相信大家都會有自己的選擇。物極必反的道理,也讓復讀生和家長心有不安。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都有可能成為壓垮學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教育部門正式給出回應,2023年高考復讀生不用擔心了,復讀生依舊可以正常報名。這一點考生無需擔心,與此同時官方也表示并不提倡復讀。
大家要知道,并不是所有考生,多復習一年都會考出更高的成績。尤其是近幾年,各地高考模式有了一定變化。有些地區去年還是文理小綜合,今年就實行了高考選科新模式。雖然復讀生可以根據自己去年的考試科目選擇選科方案,但還是會存在一定劣勢。
未來會給高考復讀生增加一定限制嗎?
自從公立高中不再接收高考復讀生開始實施后,應屆生就拍手叫好。還有考生和家長呼吁,可以保留復讀機制,但是為了公平起見,給復讀生增加一定的錄取限制或許更顯公正。
實際上一些軍校警校已經明確要求,只招生應屆高三畢業生。那些想通過復讀考軍校的考生,可能要失望了。未來或許會有更多雙一流高校,會增設類似報名門檻,讓復讀機制真正服務于那些沒考上大學的學生,而不是為了考名校不斷刷分的考生。
高考復讀的趨勢,也在告誡準高考生們,在該努力的年紀就不要選擇躺平。與其高四高五努力,不如在高二高三就奮力一搏。即使高考錄取結果不理想,也可以通過努力考研逆襲,遠比成為高考釘子戶,留在原地打轉好得多。
今日話題:大家覺得如何調整復讀機制更顯公平?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分享和收藏!更多精彩內容就在下一期。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教育聽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