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科本科一起讀,廣東開放大學推動“一體化”人才培養

導讀“學好高職專科課程之余,還可以學習開放大學本科課程。與讀完專科再讀本科相比,時間利用更充分,學習效率更高。”談到專本銜接學習體驗,...

學好高職專科課程之余,還可以學習開放大學本科課程。與讀完專科再讀本科相比,時間利用更充分,學習效率更高。”談到專本銜接學習體驗,廣東理工職業學院人工智能學院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專業2021級學生楊洋連連點贊。去年秋季,剛剛跨入高職專科門檻的他,出于自我成長的需要和未來發展規劃的考慮,報讀了廣東開放大學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課程本科。

受益于開放大學課程本科靈活便捷的學習優勢,讀專科的這三年里,楊洋將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同時修完本科所有課程,專科畢業兩年半后即可申請對本科課程學習成果進行認定,轉換為本科學分,獲取開放大學本科證書。這兩年半的時間他可以全身心打拼事業,努力贏在起跑線。這也是很多高職生既想圓夢本科又想早點闖蕩社會的雙全選擇。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要統籌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協同創新,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化職業教育類型定位。廣東開放大學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面向社會全體成員開展遠程開放教育并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的新型高等學校,2005年利用自身資源創辦的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是高等職業院校。兩所學校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管理體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廣州校本部。

“近年來,學校堅持和加強黨的領導,堅持系統觀念,深入實施‘一體兩翼三化’發展戰略,加強資源整合,持續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大力推進高職專科與開放教育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推動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取得顯著成效。”廣東開放大學(廣東理工職業學院)校長劉文清說。

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一站式服務

“我從小的夢想就是要考取碩士甚至博士研究生,專心開展學術研究。”已報讀開放大學信息安全專業課程本科的劉銳,對自己今后的人生有著非常清晰的規劃。

2020年秋季,由于高考失利,原本志在考取本科的他以相對較高的分數來到廣東理工職業學院。當前,大數據成為信息時代的核心戰略資源,與此同時,各項技術應用背后的數據安全風險也日益凸顯。劉銳的奮斗目標是拿到開放大學本科學歷后繼續攻讀研究生,努力成為數據安全治理專家,為提升全社會的“安全感”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必然要構建終身教育體系。職業教育就是面向人人的終身教育,是服務全民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支柱。”劉文清說,長久以來,社會對職業教育存在“教育層次低,學生上升通道不暢、不寬”的刻板印象,我們要打通從中職、專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為青少年的人生發展提供更多的選擇和可能。

職繼融通是打通上升通道的重要一環。廣東開放大學不僅推動高職專科與開放教育本科一體化人才培養,還與普通高校共建研究生聯合培養基地,設有廣東省博士工作站,構建了專本碩博學歷提升通道,努力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一站式服務。學校豐富的教育資源、便捷的教育方式、高質量的教育服務,有利于以更高水平的教育公平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建成廣東終身教育數字化資源庫

教育公平的關鍵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廣東開放大學堅持面向基層、面向行業、面向社區、面向農村,主動融入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基本建成覆蓋全省城鄉的終身教育辦學網絡,實施注冊入學,給所有求學者打開了接受高等教育、成就人生夢想的窗戶。

“注冊入學能夠給我們的人生規劃更多確定性,多一些充足準備就多一分精彩。”很多原計劃等到大三參加專升本考試的高職學生為了吃下這顆“定心丸”,最終選擇報讀廣東開放大學。目前,學校在校生達48.78萬人,累計培養各類畢業生152.73萬人。

“雖然高職的課程已經安排得非常緊張,但是由于開放大學課程學習方式非常靈活便捷,學習并不會很吃力。”2022年秋季專本銜接班學生鄧演怡不僅在積極備考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還加入了好幾個學生社團,在高職學習和社團工作之余利用電腦、手機等終端學習開放大學課程,大學時光過得非常充實。

近年來,廣東開放大學以加快實施信息化建設“十四五”規劃和“校銀合作”項目為抓手,深入推進教育數字化,有力服務教育教學模式變革與創新。堅持貼近學生學習習慣錄制微課短視頻,建成廣東終身教育數字化資源庫,擁有各類學歷教育課程資源2.9萬多門、非學歷教育課程資源6.6萬多學時。

開放教育課程以在線學習為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環境與需求,自主安排學習進度,教師對課程學習方法、重難點進行在線講解,根據需要安排面對面的輔導教學。考核評價側重過程性考核,主要以網上作業方式進行,無需參加全國統考。期末考試以客觀題為主,采用無紙化方式進行,部分考試不到學校即可完成。

為滿足學生邊工作邊學習、先工作后學習等實際需要,學習成果還可以進行認定、積累和轉換。廣東開放大學是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建設單位,編制并發布了全國首個省級終身教育資歷框架。基于該框架,學分銀行進行持續探索,以學習者為中心,搭建豐富實用的終身學習檔案庫。

學習者在廣東終身教育學分銀行咨詢學分認定和轉換業務。

目前,學分銀行已建立終身學習檔案112萬余個,存入學習成果1408萬余個,建立學習成果認定和轉換規則1.4萬余條。全省有114所高校參與高等教育學分認定與轉換工作,出臺260多項實施細則、工作流程等校級管理制度。2016年以來,累計開展學分認定和轉換約225萬人次。

據介紹,學分銀行將努力構建全國領先、服務粵港澳大灣區資歷互融互通和促進人力資源充分開發的區域學分銀行,為構建更加開放暢通的人才成長“立交橋”、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貢獻力量。

服務專本銜接能力不斷提升

“在教育綜合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兩所學校只有走一體化發展之路,才能也必然產生‘1+1>2’的效應。”擔任廣東開放大學校長以來,劉文清積極推進職業教育和開放教育一體化發展。

經過數年的努力與積淀,2018年,學校獲省教育廳批準開展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銜接的人才培養改革試點,包括中職和開放教育專科銜接、高職和開放教育本科銜接,采取先學習再就業、邊就業邊學習和學習與就業相互促進等培養模式。

廣東開放大學合作辦學企業工程師駐校指導學生操作焊接機器人。

入選改革試點以來,學校以機構設置、專業建設、課程資源和師資隊伍“四個一體化”為抓手,全面推進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一體化。

其中,機構設置方面,廣州校本部對中山校區實施延伸管理,合并開放大學和高職分設的教學機構及教務管理服務部門,一體化辦學和管理機制進一步健全。

專業建設方面,學校推進職業教育與開放教育專業、職業教育專業群與開放教育學科專業群融通建設,整合資源打造老年學省級重點學科,建設4個省級高水平專業群,引領幾十個專業高質量發展。

課程資源建設方面,學校整合校內外專家力量,建設了一批精品課程資源,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疫情暴發以來,1000多門開放教育在線課程向高職學生開放。師資隊伍方面,堅持內培外引,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和人才隊伍,全體系有5000多名具備較高信息化素養的專任教師,省校全體教師均同時開展開放教育和高職教育教學。學校不斷提升的專本銜接能力,得到學生認可。

培養造就大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是國家和民族長遠發展大計。劉文清表示,學校將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暢通人才成長通道,積極推進職繼融通取得新的更大成效,為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貢獻力量。

【記者】汪祥波

【通訊員】諶亮軍

【作者】 汪祥波

廣東教育頭條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