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自習室里,這些“獨行俠”為夢想而來

導讀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現...

視頻加載中...<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現代快報訊(記者 龍秋利 史童歌 馮茜)位于南京市建鄴區雨潤大街的一座圖書館,有個24小時自習室。早上6點剛過,多扇玻璃門拉開,大家進去時稍顯嘈雜,后面很快安靜下來。

△免費自習室從早“火”到晚

時間在這里走得很慢,因為太安靜了,一切就像靜止了一樣。時間在這里也走得很快,因為每一個低頭看書的人好像都在爭分奪秒。

△晚上10點的24小時自習室

夜幕降臨,燈光從自習室的門窗透出。自習室里,桌上的每一盞臺燈都對應著一個人。每一個人,都在準備一場不止于此的旅程。

他們看起來非常相似,但其實每一個都是為夢想奮斗的“獨行俠”。

自習室的常客,剛畢業就邁上考公的“獨木橋

早上8點,背上書包,馬智彬從家里步行穿過一條街,去自習室開始一天的學習,熟門熟路。

△馬智彬

馬智彬找到這個自習室實屬偶然,在手機上搜家附近的圖書館,結果就發現了它:一個24小時開放的免費自習室,不斷電的臺燈、時刻供應的熱水,還有供人小憩的沙發區……

一番考察后,馬智彬開始每天來這里自習,“保安大叔都認識我了。”性格開朗的他沒多久就和這里的人都熟識了起來。

馬智彬2021年畢業,現正在全力準備老家青海的公務員考試。

從南京理工大學的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后,馬智彬去了哥哥在南京開的牛肉面館打工,期間思考自己的下一個落腳點在哪里。考慮到他們兄弟倆都在南京工作,青海的父母無人照顧,馬智彬考慮再三,決定考公回家鄉工作。他大學的專業是暖風空調,專業的限制讓原本目標直指國考的他,不得不轉戰省考。“家鄉的發展也很需要我這個專業。”確定了目標,馬智彬充滿干勁,備戰2023年3月份的考試。

早上8點到,晚上近12點離開。中午他會在哥哥開的面館里吃上一碗面。累了就看會兒手機,站起來放松一下,備考的日子重復而枯燥。

自習室給備考生準備了很多共享教材,有考公的、考研的、考證的,馬智彬有時也會借一本刷刷題。備考近小半年了,對于自己的復習,他已經能夠合理規劃和安排。“題目現在都刷得差不多了,目前困擾我的主要是做題速度上不去。”學習的同時,復盤是他的常態。馬智彬相信心態很重要,“誰堅持到最后一刻誰才是贏家。”

“還是考警察崗吧。”比較了以往的招錄崗位后,馬智彬決定了更具體的方向,心態不錯也很務實,“如果考不上,會考慮盡快找份工作,早點實現經濟獨立,改善生活。”

△李曉雪

離開職場后二戰考研,尋找更合適的職業發展方向

晚上11點半,李曉雪背著雙肩包從自習室走出來,面容有些許疲憊。從7月份開始,她幾乎每天都來這間自習室學習。時間很緊,此時距離2023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僅有一個月了。

“之前都是早上8點半到,經常會沒有位置,后來就提前半小時,改8點到了。”李曉雪租住在油坊橋附近,騎電動車到建鄴區圖書館需要12分鐘。每天中午步行10分鐘去附近的美食廣場吃飯,她在一家連鎖快餐店辦了會員卡。在備考的日子里,時間精確到分鐘計算。

2020年,22歲的她畢業于江蘇一所重點大學,讀的建筑環境與能源應用工程專業。這個專業前身是“供熱、供燃氣、通風與空調工程”,簡稱暖通專業。大四那年,她備考“暖通老八校”之一的東南大學,沒能上榜。失利后,她開始著手在南京找工作,想進入自己所學專業的職業市場看看。

“在設計院工作是我高中三年的夢想。”畢業后,她如愿以償,進入了南京的一家設計院。每天加班加點畫圖紙,反復改,不停改,忙到深夜是常有的事,但高強度的工作并沒有打消她對專業的熱情。

△李曉雪堆在書桌上的書

工作一年半后,她覺得迷茫。“感覺自己發展有些局限性,想要突破自己,跳出這個圈,于是選擇繼續考研。”她辭去了自己曾經的夢想職業,每天扎進自習室,開始了備考之旅。

30多天后,就要為自己這段努力的時光畫上句點。今年,她選擇報考南方的一所“暖通老八校”。“一共招考6個人,努努力考到375分應該就可以進復試。”

對于未來,她也有了新的職業目標,想回到自己的家鄉云南工作,“這些年大理的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得很好,以后我也想從事這方面的工作,比如風力渦輪機設計。”說到這里,她停頓了一下,“但是幾年后的事情,誰知道呢,社會發展得太快了,自己能做的就是不斷調整,持續學習,去適應這個節奏。”

△24小時自習室的一角

失敗是人生的磨刀石,人生就是應該不斷突破

早上8點多,徐馨掃碼進了自習室,環顧四周,120多個座位幾乎都坐滿了。一個同是自習室常客的男孩看到了她,把自己的位置讓給她,換到另一個角落。在這里自習了5個月,徐馨和這里不少人都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點頭表示感謝后,翻開書,徐馨開始了一天的學習。

徐馨是南京人,畢業后在常州一家培訓機構,教不同年齡段的人彈鋼琴,收入每個月一萬多,在常州這座城市溫飽有余。“我不想一輩子都待在培訓機構。”工作一年,手上帶了三十多個學生,徐馨過上了把教室當家的生活,特別是周末,從早上9點到晚上11點,一點喘息都沒有。不能再這樣下去了,仔細考慮過后,徐馨跟父母說自己想離職。

音樂生畢業還能做什么?徐馨看了看同專業的就業方向,不少人都走上了追求編制的道路。“我也需要這樣一個突破!”咨詢過身邊的朋友后,工作第二年,打定主意的徐馨開始備考教師編制。每天下班回到宿舍,帶著疲倦翻開書,徐馨卻很難集中精力。

“沒考上。”準備了一年后結果出爐,徐馨的內心有些失落,在這場近乎千分之一的選拔中,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還要再繼續嗎?“當然!不破不立!”不甘現狀的徐馨決定辭職,全力備考。

△桌前的一盞微光,24小時自習室的人們埋頭苦讀

2022年6月,徐馨回到南京,附近有家長知道她回來,就想把孩子送去她家里學鋼琴。徐馨既害怕過多的教學影響備考,也擔心全職備考會讓自己沉浸在失敗的情緒中,“帶一兩個學生,不然就和外界脫節了。”于是每周兩三節鋼琴課,除了休息,其余時間徐馨全部泡在自習室。

自習室桌前的一盞微光,已經陪了徐馨五個多月。不少同齡人已經在工作中小有成就,27歲的她還在為不知結果的未來奮斗著。每當焦慮涌上心頭,她就出去跑上幾圈,汗水帶走憂慮,也帶來動力。還有兩個月,決定徐馨命運的考試就將拉開帷幕,徐馨不再多想,對她而言,沒有退路,就是沖!

24小時的自習室,從早晨第一縷微光,到深夜最后一盞臺燈, “獨行俠”們在一方天地,埋頭為夢想奮斗,無論什么時候,人生的旅程都才剛剛開始。

(文中李曉雪、徐馨為化名)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