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想向越南,轉移在華的產業鏈,越方卻很清醒,中國是繞不開的

導讀德國總理朔爾茨在結束訪華一周后就飛到河內訪問越南,與越南總理范明政討論了能源和貿易關系,這也是近十多年來德國領導人首次訪越。而且朔...

德國總理朔爾茨在結束訪華一周后就飛到河內訪問越南,與越南總理范明政討論了能源和貿易關系,這也是近十多年來德國領導人首次訪越。而且朔爾茨句句話不離“產業鏈多元化”,其將德國在華產業鏈部分轉移到包括越南在內的東南亞國家的意思很明顯了。

(德國總理朔爾茨與越南總理范明政)

德國是老牌制造業強國,近些年來一直保持著良好的對華關系,德國各大企業紛紛在中國投資設廠賺得盆滿缽滿。然而,在默克爾退休后,德國聯合政府改變了對華政策,尤其是在對華強硬派綠黨的施壓下,在外交方面開始倒向美國,并且提出要減少經濟上與中國的聯系,在經過援烏抗俄的一系列操作下,德國經濟現在已經是不堪重負,與俄羅斯脫鉤后是一天不如一天。沒有了足夠的能源,國內生產生活都受到嚴重影響,有西方分析人士預測,今年德國經濟增長約為1.6%,當然,這個增速也有近兩年因新冠影響而基數較低的因素存在。而明年德國經濟預期則可能會出現0.6%的負增長,也就是將陷入經濟衰退,這比德國政府自己預測的明年經濟將衰退0.4%還要悲觀。

在國際上還要面臨美國不斷加息的影響,這進一步加劇了德國經濟下滑的壓力,現在能夠幫助德國恢復經濟的只有中國,朔爾茨也頂住國內外的壓力率團訪華,與中國進一步深化雙邊合作穩住德國經濟。但是,在聯合政府內部有著巨大影響力的綠黨,尤其推崇以所謂西方價值觀為導向的外交和對外貿易政策,受此影響,朔爾茨政府并沒有改變希望減少對華經濟聯系,尋找中國替代者的想法。

(德國總理朔爾茨與越南總理范明政)

這次朔爾茨在訪華后又訪問越南,表明在德國聯合政府看來,越南在其全球供應鏈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朔爾茨政府考慮通過將業務搬到中國以外的地區來實現制造業的多元化。在東南亞國家中,只有越南和新加坡與歐盟簽署了自貿協定。因此,越南和新加坡是歐盟在該地區的兩個最大貿易伙伴。德國是越南在歐盟國家中的第二大貿易伙伴,僅次于荷蘭。但是去年的雙邊貿易額只有78億美元,遠遠低于越南和美國、中國、日本、韓國的貿易規模。目前約有500家德國企業在越南有業務往來,其中近80家設有工廠。而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德國企業高達近5000家,現在這些德企正在受到德國政治因素的影響,開始考慮將產業鏈多樣化、從而降低對華業務的比重。而中國周邊的東南亞地區就成了這些德企的首選地,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越南和泰國。因此,朔爾茨政府就打算將原先在中國的產業鏈部分轉移到越南去,并希望與越南建立更深入的貿易關系。

(德國經濟部長哈貝克)

除此以外,一直叫囂擺脫對華經濟依賴的德國綠黨籍經濟部長哈貝克,日前訪問了新加坡,并推動德國與巴基斯坦和菲律賓等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合作,以達到削減對中國依賴的目的。哈貝克與朔爾茨這一唱一和也反映出,德國從中國向周邊地區轉移在華生產鏈正在成為德國聯合政府的共識。

值得一提的是,越南以及德國領導人日前先后訪華,越南憑借廉價的勞動力近年來有成為新興世界工廠的趨勢,雖然經濟增漲迅速,但這兩年由于新冠和俄烏沖突經濟發展面臨困境,國內方面,由于疫情影響,一直在封鎖和復工之間反復切換,制造業也受到了巨大沖擊,在抗疫方面還要向中國求援。此外,越南的勞動力雖然廉價,但技術培訓方面要落后于中國,也就說工人的技術素質相對中國要低很多。同時,在配套的上下游產業方面也是越南的弱項,原材料還需要從中國進口,想要替代中國的世界工廠地位是沒有捷徑的,必須要借鑒中國的發展之路,逐步完善配套產業。

(朔爾茨訪問越南談轉移在華產業鏈問題)

外貿方面,由于歐美等西方國家一直在將工廠從中國轉移到越南等國家,越南也成為了西方企業的代工廠之一,在西方的分工定位中,代工廠是完整產業鏈中最底層的環節,相當于是給西方打工的角色,大部分利潤都進了西方國家的口袋,同時環境破壞等一系列負面影響卻轉嫁給了代工的國家,這對越南來說也是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而且人口紅利也就吃完的一天,人力成本會持續上升。另外,現在西方經濟持續低迷,需求也在下降,越南的制造業務也受到影響,這也是將自身經濟捆綁到西方產業鏈中的副作用,而越南又沒有中國的抗風險能力,無法像中國一樣啟動經濟內循環,很難自己解決經濟困境。因此,越南才會找到中國,想要深化兩國合作。

(越南領導人阮富仲)

越南領導人阮富仲訪華期間,與中方簽署的一系列合作協議,涉及領域非常廣。雖然越南這幾年經濟增長非常快,超過了一些地區中國,但其發展的起點低,保持高速增長并不意外。不過越南的整體發展水平仍然還處于起步階段,和與其相鄰的中國廣西相比,人口是廣西的近兩倍,但人均GDP和經濟總量都無法與廣西相比,而且越南制造業的出口實際上已經開始出現萎縮。

可以說,越南近幾年的經濟發展是我們非常眼熟的,這也是想要成為世界工廠,向國際資本開放市場的必然階段。現在,美國為了應對經濟危機再次選擇大幅加息,越南也沒逃過被割韭菜的境地,資本開始出逃,以地產大亨張美蘭鋃鐺入獄為代表,房地產行業暴雷,連帶著銀行出現壞賬并遭到擠兌,越南盾匯率走軟,股市也開始崩盤,被迫跟著美國開始加息。但加息將會直接影響到出口,這讓本就不景氣的制造業更加雪上加霜。

(德國總理朔爾茨與越南總理范明政)

所以,越南領導人阮富仲訪華想要深化各個領域的合作,其中就包括供應鏈合作,海關合作等領域。這也表明,越南的供應鏈是離不開中國的,同時可以通過與中國的合作獲得經驗和幫助,更好地發展自身制造業。也就是說,越南領導層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是繞不開的,中國才是越南應該最優先合作和發展雙邊關系的國家,與其他國家的關系都要給越中關系讓位。所以就算越南想承接德國的部分在華產業鏈,也絕不會繞開中國直接與德國達成協議,而是會充分與中方溝通,獲得中方的認可。另外,與中國深化經貿往來,也能幫助提高越南經濟的抗風險能力,避免被西方資本割韭菜。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