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J-700無人機的突出特點是高、快、狠。 (南方周末記者 姚憶江/圖)
11月8日,2022年第十四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俗稱珠海航展)開幕。航展中心7號館斜對面的停機坪上,“彩虹”“翼龍”等國產無人機一字排開,時時引發駐足。
說到對這次航展的初印象,資深軍事評論員張斌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今年最大的特點就是“目中無人。”
從去年開始到現在,海陸空天領域無人裝備大量涌現。空中無人機之外,陸地裝備、車輛中也出現諸多無人系列。
在張斌看來,盡管現在無人機智能化比較低,自主決策能力也比較低,更像是一個遙控“大玩具”。“但是,無人機是很重要的一個未來作戰模式,這是一個趨勢,這個路子一旦走下去,那不得了。”
航展上的明星無人機
和常規印象中的小型民用無人機不同,近年來國產無人機趨向大型化、隱身性。其中,“察打無人機”“多用途無人機”等在珠海航展上大放異彩。翼龍和彩虹是出口海外的兩大無人機系列,在海外市場享有盛譽。
11月8日,南方周末記者在航展現場看到,在1號展廳對面的露天停機坪,一架翼展約10米、高近2米的“翼龍-10”高空高速無人機靜靜佇立。
翼龍-10無人機系統是我國自主研發的高空、高速、中大型、多任務構型的無人機系統,可以在全天時、天候,快速執行任務。綜合來說,翼龍-10察打一體無人機的飛行速度快、飛行高度高、載彈量大,而且具備一定的隱身能力,其綜合性可與美國MQ-9“死神”無人機相提并論。
彩虹系列無人機,如彩虹-3中程多用途無人機、彩虹-6高空高速長航時無人機系統、彩虹-10無人傾轉旋翼機等產品也集體亮相珠海航展。2022年8月25日,彩虹無人機背后的公司航天彩虹(002389)披露2022年中報稱,上半年,彩虹公司的無人機及相關產品實現營收7.89億元,成為公司的支柱收入來源。
此外,在露天展區東側,陳列著中國航天科工集團有限公司推出的HW-620中空長航時無人機、GQ-680無人直升機等十多款中小型軍工裝備,從現場展板上的資料來看,都是2022年研發的國際領先的軍工新品。
此前的航展上,“飛鴻-97”無人機就受到各方關注。而本屆航展升級的飛鴻-97A登場,被稱為“殲-20的忠誠僚機”。與之前亮相的FH-97不同,背部進氣道改成了與殲-20隱形戰斗機非常相似的機身兩側的DSI進氣道,從而具備更好的空中機動能力,同時該機的機頭空間更大,足以容納大尺寸的機載雷達。
飛鴻-97無人機被稱為“殲-20的忠誠僚機”。 (南方周末記者 姚憶江/圖)
軍事評論員張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飛鴻-97應該說是一個無人作戰的平臺,因為它的航速快,高亞音速飛行,所以它可以在1000公里之內的范圍,快速地抵達戰區。
“它的入空時間,據介紹可以達到六小時以上,是全天候的,所以可進行這種戰場監視,監視偵察,包括目標的確定,包括電磁探測等等。”張斌說。
2022年的珠海航展,還有一個“狠”角色不容忽視,那就是航天科工推出的WJ-700獵鷹高空高速長航時大型察打一體無人機。與常見的彩虹、翼龍系列無人機不同,獵鷹沒有采用活塞或渦槳發動機,而是采用了渦扇噴氣發動機,這就使得獵鷹獲得了高空高速的能力。
“所以‘獵鷹’的突出特點,就是高、快、狠。”張斌說,中國在大型無人機領域,已經從最初的低端裝備逐漸發展到如今的以生產中高端產品為主,并且已經向更高市場吹起了“沖鋒號”,珠海航展給了我們一個洞悉未來的窗口。
從“流口水”到技術輸出
1996年,張斌參加了在珠海舉行的首次航展。首屆航展規模不大,條件簡陋。
“當時像飛機這些展品,就放在停機坪上,旁邊簡單圍起來。天一熱,大家沒地方去,就鉆到飛機底下乘涼。”張斌說。
二十多年過去,珠海航展成為向世界展示中國航空航天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成就的窗口,以及對外合作交流的平臺。據了解,本屆航展線上線下將有43個國家和地區的740多家企業參與,參展飛機超110架,室內展覽面積達10萬平方米。
正如航展“從小到大”發展一樣,中國無人機的發展經歷了一個“由弱到強”“從引進到輸出”的過程。
上世紀50年代,中國從蘇聯進口了一批拉-17無人靶機,供部隊打靶訓練。拉-17的性能稱不上優秀,該機體型較為笨重,使用空域窄,續航時間短。后來,中蘇關系變化,蘇聯逐漸撤離援助中國的軍事專家,中國空軍訓練用無人靶機開始出現“缺口”。
與此同時,美國等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仍保持著技術、物資封鎖,臺灣當局也多次派遣偵察機進入中國大陸。內憂外患中,以拉-17為基礎設計的“長空一號”(又稱CK-1)應運而生。
當時的中國航空工業研制精力多集中于有人戰機,部分無人機研發改進任務就落在了北京航空學院(下稱“北航”)、南京航空學院(下稱“南航”)和西北工業大學等航空院校(下稱“西工大”)。
從無到有的過程無疑是艱辛的,《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1986年刊發的一則論文記錄了“長空一號”試驗機曾多次“空中解體、斷電墜毀”。1976年,“長空一號”中高空靶機終于在反復試錯中誕生,成為中國自行研制成功的第一種大型高速無人駕駛飛機。不過,此時的“長空一號”由于速度較慢、硬著陸損傷大等問題,基本只能擔任靶機任務。
此后十多年間,我國靶機和偵察機研制水平與日俱增。上世紀90年代,西工大下屬科技公司研制出了包括ASN系列無人機在內的多型號小型無人機,其中,最受關注的是于1996年第一屆珠海航展上展出的ASN-206無人偵察機,其主要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同一時期,北航推出的“海鷗”無人直升機和南航推出的“翔鳥”無人直升機,填補了我國無人駕駛直升機的空白。
21世紀伊始,現代戰場對無人機的要求發生了急速的變化。2001年,美國“捕食者”無人機在阿富汗投下兩枚導彈開啟了無人機“察打一體”時代。隨后,全球市場對攻擊型無人機需求迅速上升。
張斌告訴南方周末記者,近幾年航展上的無人機產品迭代速度非常快,裝備的針對性非常強,而且實戰化的氛圍越來越濃厚。這就反映出中國根據預判的作戰模式、戰爭模式,作出了快速的技術改進。
如今,中國自研無人機不再局限于靶機和偵察機,而研發出“翼龍”“彩虹”和“翔龍”等多個“察打一體”的無人機產品系列,產品在出口市場也異軍突起。
不過,中國國產無人機多未經受戰場驗證。盡管無人機技術已經由跟隨、模仿變為創造、引領,但實戰經驗和國際聲望仍有提升空間。
而在國際無人機市場份額上,由美國和以色列長期占據領頭羊的地位。這與美國“捕食者”因科索沃、阿富汗、伊拉克戰場上的戰績聲名顯赫,以色列的哈羅普(Harop)和土耳其的TB-2均曾擁有戰場出色表現是分不開的。
“攻擊與反制”
無人機誕生之初,緣于一種設想,能否有一種無人駕駛的飛機能夠裝上彈藥,朝著敵軍的某一目標攻擊,既能制敵,又能減少人員傷亡。這一“攻擊”性能一次次在實戰中得到檢驗。
20世紀60年代,越戰中美國空軍受創后,以“火蜂”-147無人靶機為基礎,經過加裝照相偵察和紅外探測設備,將其改裝為“火蜂”-147D無人偵察機。據公開資料,“火蜂”無人機在越戰期間先后出動3400多架次,獲取了近80%的偵察情報,而戰損率僅僅16%,相當于挽回了1000多名飛行員和500多架戰機。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無人化作戰已成為當今戰場上的重要作戰樣式之一。
在阿富汗戰爭中,美軍“捕食者”無人機首開了攜帶導彈直接遂行對地打擊任務的先河,大大拓展了無人機的作戰運用空間。2020年,阿塞拜疆和亞美尼亞兩國就納卡地區的歸屬問題爆發了武裝沖突,阿方參戰的無人機對其最終贏得這場戰爭發揮了重要作用,進而引發了外界對于無人機實戰運用的新一輪關注和探討。
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曾表示:“由于阿塞拜疆軍方擁有先進的土耳其TB-2無人機,我們在前線的傷亡人數有所減少……如果沒有獲得這些(無人機)戰力,阿塞拜疆要摧毀對手經營了30年之久的武裝力量就要難很多。”
“無人機將徹底改變國家和非國家行為體威脅和使用暴力的方式。”胡佛研究所高級研究員艾米·澤加特(Amy Zegart)認為。
這使得無人機的受重視程度不斷得到提高,較量正在升級。
比如,無人機因其體積較小、重量較低、采用防紅外輻射和雷達吸波材料等特點,具有不錯的隱身性,能夠迅速隱蔽接敵長時間與敵接觸。近年來,珠海航展上亮相的飛鴻-97和翼龍-10等熱門無人機都具有不錯的隱身性能。
另一方面,無人機造價逐漸降低,大多無人機造價遠低于有人戰機,被擊落了也不是太大的損失,反而迫使敵人暴露目標、消耗彈藥。俄烏戰場上俄方大量使用的小型自殺式無人機“天竺葵-2”正是運用了這一特點。
時至今日,越來越多的國家已經認識到無人機在現代戰場上的重要性。美國巴德學院無人機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使用無人機的國家數目從2010年的60個激增至2020年的102個。
無人機正在改變戰爭的形態,反無人機體系就非常地重要。
無偵-7無人機目前已全面投入實戰化訓練。 (南方周末記者 姚憶江/圖)
據了解,反無人機系統是指利用技術手段對無人機進行監測、干擾、誘騙、控制、摧毀的有機整體。
無人機體積小,“像黑蜂外形只有一個手掌大”,可能以超低空潛入對方戰壕,常規雷達無法監測。“就像捕魚一樣,網眼太大,就容易出現漏網之魚。”張斌說,近年來,各種無人機參戰井噴式爆發。如何對付這種低、慢、小的無人機,建立反無人機體系便是當務之急。
俄烏戰場上,無人機也備受關注。各方繼續大力發展無人機技術的同時,也讓現代化反無人機裝備成為各方急需布局的關鍵領域。美國國防部新聞部帕特·賴德11月1日向媒體表示:美國計劃于2023年年中向烏克蘭輸送“吸血鬼”反無人機系統。
2022年的珠海航展上,“反無人機體系”首次亮相。據航天科工集團介紹,該體系兼具“目標探測、指揮控制、攔抗防御”三大技術要素,集成了近程末端防空導彈與高炮、微小型導彈、網捕、激光等對抗手段,具備對無人機“探、偵、擾、控、打、評”等體系化作戰能力。
軍事評論員盧樹仁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當前一些國家訓練軍用猛禽配合單兵作戰。“猛禽視力好不說,耳朵對于螺旋槳旋轉聲音也特別敏感,一旦發現有小型無人機,就一下子沖下去。”
“第一是物理消滅,比如激光打擊、猛禽抓取等;第二是制造幻覺,比如發送錯誤指令、虛設假目標等;第三則是精神控制,即讓敵方無人機聽從我方指令。”軍事評論員王群懷則總結了三種方案,“像伊朗對付哨兵無人機就做到了這一點,它能夠控制敵方的無人機降落在自家的機場上,這個很了不起。”
可以想見,未來無人機領域的攻防戰必將更為激烈,而珠海航展的新動向則是其中一個風向標。
南方周末記者 毛淑杰 南方周末實習生 丁玉林 楊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