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報訊(記者 王蔚)國內首個“家庭教育指導師課程方案”今天上午在滬發布,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有了“上海方案”和“上海模式”。今后若干年內,本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將成為首批培訓對象,讓他們兼具教師與家庭教育指導師的“雙重”身份。
國家人社部在最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中,“家庭教育指導師”首次正式成為國家認可的新職業。上海開放大學校長賈煒介紹,《家庭教育指導師課程方案》是依據國家與上海市推進家庭教育的整體規劃與指導意見,組織專家科學研制的。根據“家庭教育指導師”培養目標,課程方案設計的課程包括“通識模塊”和“學段模塊”兩個部分,共60學時。其中,“通識模塊”由基礎理論、政策法規、協同關系和實踐指導四個模塊構成。“學段模塊”分為學前、小學和中學三個學段。課程方案體現了家庭教育指導的科學性、專業性、靈活性和實踐性。
家庭教育的法律責任、家長家庭教育的法律責任、教師從事家庭教育指導的法律責任,這三者有什么區別和關聯?如何厘清家庭教育權利邊界、夫妻權利邊界、親子權利邊界、家校權利邊界?夫妻關系、親子關系、隔代關系又該如何正確調適?……課程方案對家庭教育指導中常見的、典型的每個具體問題都設置了案例分析和解決之道。今后,每位中小學幼教師必須既能把課上好,還能在學生家庭遇到親子教育困惑時給予及時、必要的科學指導。
隨著《家庭教育促進法》頒布實施和“雙減”政策的推行,“家庭教育指導師”學習和培訓需求旺盛。上海自2020年啟動中小學“全員導師制”,普遍提升全市18萬名中小幼教師的家庭教育指導能力,成為新時代優質教育的“剛需”。但不同區域、機構、專業組織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質量良莠不齊,影響了學習效果。據上海開放大學人文學院研發團隊的調研發現,本市家庭教育指導者的學習需求與供給不匹配,已有超過85%的教師擔任了全員導師,86.5%的教師參與家庭教育指導培訓學習的意愿較強,但仍有52.04%的教師沒有參加過相關培訓。工學矛盾也在很大程度上成為他們學習的主要障礙。
據悉,申城“家庭教育指導師”培訓啟動后,將與已有的教師培訓平臺對接,納入中小幼教師的繼續教育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