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楊梅酒非彼楊梅酒
仙居人用楊梅釀瓊漿,驚艷到心頭
每年6月,是楊梅上市的季節,新鮮楊梅吃起來酸甜可口、汁水豐盈,堪稱一絕。然而楊梅的儲存時間很短,而且不易儲存,素有“一日味變,二日色變,三日色味皆變”的說法,讓人不禁感慨楊梅季之短。
為了保存這種美味,出現了楊梅泡酒,在臺州,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會做。但是以仙居新鮮楊梅為原料的蒸餾白酒,想必大多數人聞所未聞,它既有白酒的醇香,也有楊梅的甘甜,讓品嘗過的人回味無窮。
攻關多年“釀”出楊梅白酒
46歲的楊和臻出生于仙居溪港鄉,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娃。讀完中學后,他在親戚朋友的幫助下,做起了藥材生意。
“雖然說做藥材生意沒有闖出大名堂,但是收入相對穩定,日子過得也是安安穩穩。”然而楊和臻那顆不安分的心總是“蠢蠢欲動”,他一直想用楊梅做點文章,希望給家鄉帶來全新的增長點,更能惠及當地眾多梅農。
可要怎么擴大楊梅的經濟效益卻是個難題。2010年,楊和臻看著楊梅酒那柔美的紅色,想到既然楊梅泡酒都如此香醇,為何不能錦上添花,做成楊梅白酒呢?
有了想法就去做,憑著做藥材生意積累下來的經驗和對市場的嗅覺,楊和臻相信自己找到了最終的答案。
對于楊梅泡酒,楊和臻很熟悉,步驟他甚至能倒背如流,但如何制作出以楊梅為原料的白酒,卻遇到了不少技術難題。畢竟在當時的仙居,楊梅加工產品僅限于用白酒浸泡和楊梅罐頭等產品,他無從模仿、也沒有參考文獻。于是楊和臻的公司收購了大批仙居新鮮楊梅和不同年份的成品楊梅酒,聘請了幾名高級調酒師,開始著手楊梅白酒的嘗試。
發酵、釀制、蒸餾、調配,一道道工序下來,第一批試驗品出窖,楊和臻是第一個嘗鮮的“小白鼠”。
“當時打開的時候就聞到了一股楊梅香氣,再看酒體色澤澄清,我感覺有戲了。但是入口時,我發現楊梅的鮮香沒能和酒融到一塊兒,這不是我要的楊梅白酒。”秉持高標準的楊和臻繼續調配楊梅比例和蒸餾步驟,第二批、第三批……經過幾年的嘗試,楊梅白酒終于成功了,“花了這么多時間,我們才把楊梅白酒做出來,當看到成品各項指標檢測合格時,我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
回憶起當時的“叛逆”,楊和臻笑稱自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不過也正是有了那時候的堅持,才有了中國市場第一款蒸餾楊梅白酒的誕生。
楊和臻將這款楊梅白酒命名為“飛譽”,希望它能帶著仙居楊梅的好聲譽飛向世界各地。
讓人迷戀的“辣”后回甘
和尋常白酒泡的楊梅酒相比,蒸餾楊梅白酒有什么不同呢?
打開瓶蓋,白酒的濃郁香氣撲面而來,再仔細一聞,清甜淡雅的楊梅香味溢瓶而出,兩者交融,有一種獨特的典雅清香。接著將酒倒在杯中,可以看到酒體清透,色澤澄澈誘人。飲用時一點也不嗆人,因為它的口感極其綿柔香醇,等到白酒下肚,暖暖地進入食道,能把胃部熨帖得舒舒服服,最后楊梅的馥郁果香在口中乍現,這一口回甘直叫人難以忘懷。
“尋常的楊梅酒,臺州家家戶戶都會泡上幾壇,但是用的楊梅很少是高品質的楊梅,白酒也一般是散裝白酒,質量很難穩定,如果浸泡次數多,后期味道會越來越淡。”楊和臻介紹,做楊梅白酒的話,對楊梅品質就有極高的要求,只有這樣才能兼顧白酒的口感和楊梅的香味,而且越陳越香,對于喜歡高度白酒的人來說,楊梅白酒或許也是更好的選擇。
很多人都知道,仙居是楊梅的知名產地,質量和口碑名聲在外,價格并不便宜,楊梅白酒因為工序的要求,要20多斤楊梅才能出1斤白酒,因此從成本角度考慮,“飛譽”注定只能走高端白酒路線。
楊和臻希望,自己琢磨了那么久的楊梅白酒,能讓更多人感受到它的美好。因此他也在研究通過更新釀酒方式等辦法降低生產成本,讓楊梅白酒價格更親民,早日進入尋常百姓家。
記者 楊夢倩 文/圖